晉商之所以能在屢次變亂後迅速恢複生氣,其原因就在於經營策略的靈活得當,能準確的把握市場脈搏,做出相應的經營決斷,在市場變化中求生存,在自身變化中求發展。
1.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戰國時大商人白圭把他的營商之道總括為“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其要旨是商人應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做出與常人相反的應變策略。山西商人對此也深有心得,他們總結出商諺:“屯得應時貨,自有賺錢時”,“人叫人,觀望不前,貨叫人,點首即來。”
晉商商諺與白圭的話在本質上含義是相同的。
明代著名晉商王海峰就是一個善於審時度勢的人,當時有很多商人到淮浙、四川經營鹽業,他經過一翻深思熟慮之後,看中了人們不願意去的長蘆鹽區。
當王海峰決定去長蘆鹽區的時候,他跟家裏人發生了爭執。他的大哥對他說:“長蘆鹽區達官顯赫、勢豪奸紳沆瀣一氣,封鎖運銷,你能不能將鹽運出來還是一個問題,又怎麽能去做這種生意呢?”
王海峰回答道:“長蘆鹽區最近來了一個清官,據我了解,他在別的地方向來以吏治清明著稱,那裏的情況是會有所改變的,所以現在去是最好的時機。”
他大哥又說:“現在那裏的商人紛紛離去,沒有人氣,那裏就發展不起來,靠你一個人是不行的。”
王海峰說:“形勢好轉了,人自然就會來了,現在別的商人走了,我正好低價收購他們的鹽田。”
王海峰大哥見勸他不住,也就隻好聽之任之。
到長蘆之後,王海峰先是低價收購了一些鹽田,之後,不斷地向政府上書,提出了整頓鹽製、杜絕走私的建議。開始幾封信都被當地的貪官汙吏所扣押,王海峰於是直接到那位清官家裏去,那位官員收到王海峰的上書後,大怒,馬上大刀闊斧對長蘆鹽區進行整頓。經過整頓,鹽的運銷又繁榮起來,鹽商重新聚集於此,王海峰順勢而起,成為這一鹽區的著名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