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盛及五百餘年,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傳統觀念,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存有道:他們勤儉持家,艱苦創業;他們打破傳統,主張學而優則商;他們分工協作,團隊製勝,他們……。總之,他們關於企業生存的秘訣即使今天看來,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1.勤儉持家,生財有道
晉商經營天下,由北向南,自東向西,無處不在,他們無時無地不是在市場風浪中拚搏。晉商曆經拚搏的結果是,從明萬曆時的“非數十萬不稱富”到清代“百萬者比比皆是”。但事實上,晉商之所以能縱橫天下,並不是靠財雄勢大,欺行霸市,其中主要靠的是艱苦奮鬥,勤勞節儉的經營精神。
古往今來,許多成功的經營者,都十分注重節儉。商人們雖然積財數千萬計,但勤儉既是經營的正道,也是修身、正己、立誌、創業之精神的體現。“世事無奇,唯忠唯恕;治家有道,克勤克儉”,“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中國傳統文化中,勤儉是最古老的訓誡。“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在《尚書·大禹謨》中最有教諭。一國一邦的興衰也往往是“成由勤儉敗由奢”。山西商人從創業到獲取成功的極富時代,始終克守勤儉,留下了晉商儉約的美譽。
明人沈思孝在《晉錄》中說:“晉俗勤儉,養殖於外”,“晉中俗儉樸古,有唐虞夏之風。百金之家,夏無布帽,千金之家,冬無長衣,萬金之家,食無兼味……故其居奇能饒。”明末清初之際的思想家顧炎武,曾到山西做過實地調查,他在書中這樣評論山西:“昔人言:山西厥土磽薄,故發多貧;厥俗勤儉,故用僅足。”也就是說山西惡劣的自然環境是促使山西人依靠勤儉維持生存的條件。
更令人感到驚異的是,這麽惡劣的環境與貧困的生活,並沒有使山西人鋌而走險,揭竿而起,用暴力行動來改善自身的生活困境。數千年曆史長河中,竟沒有一次較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發源於山西的!即使是大災大難之年也是如此。山西人把暴戾的破壞性心理化解成了節儉的民風,換來了三晉大地的數千年平靜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