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不再苛求自己,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字體:16+-

文森特在成為白宮法律顧問之前,職業生涯一直是很順利的。據他的同事講,他在事業上沒有經曆過任何的挫折,連一點小失敗都沒有。後來,由於出現了政治醜聞事件,他深感內疚。這件事讓他覺得自己很失敗,他沒辦法接受自己出現任何的紕漏,最終選擇了自殺。

僅僅一次的失敗,真的意味著整個人生都淪陷了嗎?

英國作家瓊恩在她的演講中,是這樣看待“失敗”的——

“失敗隻是意味著剝去了生活中無關緊要的東西……現在,我終於自由了,因為我最大的坎坷已成為過去,而我依然健康地活著,這就是上天對我最大的恩賜。曾經橫亙在我生命旅程中的那些障礙為我重建了生命的紮實根基……失敗並不是完全意味著不幸,它給我帶來了內在的安全感。失敗讓我認識了自己隱藏的、未知的那一部分,而這些是無法從其他事情中學到的。”

“通過這些失敗的激勵,我培養了強大的意誌力,具備了比我想象的更強的自律性,我覺得自己曾經經曆過的那些坎坷比紅寶石還珍貴……當你認識到挫折可以使你變得更強大、更加充滿智慧的時候,你才真正具有了生存能力和麵對壓力的生命張力。隻有你本人經曆了失敗的考驗,你才能真正認識自己,也就能夠更加坦然地享受未來的成功。”

不少心理學家從能否從容地接受失敗的角度,把人的心理劃分為兩種:一種是“消極的完美主義”,即我們常說的“完美主義”;另一種是“積極的完美主義”,也就是“最優主義”。

兩者的區別是什麽呢?完美主義者,拒絕接受現實中的失敗,認為人生就該是一帆風順的,他們隻關注結果,思維比較極端,習慣搜索缺陷;最優主義者,認為人生旅程可以出現坎坷,能夠接受失敗,並從中得出經驗,具有變通性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