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法國網球公開賽上,女選手維納斯·威廉姆斯連勝17場,戰績傲人。當記者追問她對勝利有何感想時,她說:“我還不夠努力。有時,我求勝心切;有時,我求勝心不夠強;有時,我不遵循教練指導;有時,我不聽從自己的安排。我討厭在任何事情上犯錯,不僅是在賽場上。”
看得出來,威廉姆斯是個追求完美的人,不容許自己有絲毫錯誤。有人說,正是因為她對自己設置了高標準,才能獲得今天的成就,追求完美是她達到目標的健康動力。然而,加拿大心理學家保羅·休伊特卻不這樣認為,他說:“這些人往往忽略了完美主義者脆弱的一麵。”
休伊特與戈登·弗萊特教授,多年來一直研究完美主義,他們發現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完美主義者,都免不了有這樣那樣的健康問題,比如焦慮、沮喪、失落等。比如加拿大芭蕾舞演員克倫·凱,她在職業生涯中表演超過1萬場次,可她在自傳中卻說,隻對其中大約12場演出感到滿意。提及對自我能力的感想,她的第一感覺就是失望。
很多完美主義者都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他們總以為別人對自己有更高期望,所以不斷地努力。他們不願意嚐試新鮮的事物,怕給人留下不完美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他們渴望在人前展示完美,一切問題都習慣自己扛。他們願意給別人提建議,卻不願意請教別人,因為他們不想承認自己不行。
泰勒在《幸福超越完美》中這樣寫道:“完美主義者很願意給別人提建議,力圖把事情再次變得完美,不過,他們自己卻不願意尋求他人的建議或是任何形式的幫助。事實上,尋求幫助是完美主義者轉變為最優主義者的最好方法,展示真實的自我,表達內心的需求,展露自己的脆弱。”
或許,是因為長期以來被灌輸了“要爭第一,要贏過別人”的思想,抑或是現實、書籍和成功學不停地告訴人們,想要在社會中生存,就必須做一個所謂的“強者”,一定要如何如何,而是我們接受的教育總是要求我們盡量自我鼓勵,不要自我否定,於是讓很多人逐漸掉進了完美主義的怪圈,力求精細而忽略全局。可事實上,我們真的必須要成為一個強者,必須要時刻勇敢,不能暴露自己的不足和脆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