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承認自己和他人都是會有情緒的

字體:16+-

很多人在描述自己的情緒時,就像是在描述一件陌生的東西,或是盡量想剝離情緒和自己的聯係,他們可能會這樣說:“不是我脾氣大,愛生氣,是你做得太過分”;更有甚者認為,隻有理性的自己才是自己,而情緒是魔鬼附在了自己身上。

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是在拒絕承認情緒出現或出現過。而這種消極的對抗情緒,恰恰阻礙了情緒調節的發生。換句話說,我們想要調節情緒,先得承認情緒——“我確實有點憤怒”“我正陷入焦慮中”,而不是忍著或逃避。

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假設:有一對夫妻,丈夫在家很少做家務,對於這件事,妻子是很不滿的。隻是,結婚六七年,妻子一直沒有工作,都是丈夫在賺錢養家。實際上,在家裏照顧孩子、做家務,也是很辛苦的事,她心裏有委屈,卻一直忍著不說。

有時候,丈夫會邀請朋友過來玩,招待客人需要妻子做一桌子的飯菜,事後還要收拾殘局。妻子並不喜歡這樣,畢竟每次做飯就已經很累了,收拾廚房也得花費一個多小時的工夫,期間還要飽受孩子的不斷“侵擾”。

但妻子是一個習慣隱忍的人,很少發脾氣,這些事情她就默默地承受了。一次可以,兩次可以,可天長日久,她也煩了。漸漸地,她開始變得不愛說話,經常打不起精神,覺得日子過得沒意思。丈夫看到她這副模樣,也很不理解:沒有人招惹你,你為什麽每天無精打采?整天待在死氣沉沉的家裏,誰受得了?

結果可想而知,兩個人相互不理解,關係慢慢變淡,甚至鬧得不歡而散。

從小到大,經常有人教育我們說,要學會包容,學會忍讓。然而,真的任何問題都能夠忍讓嗎?忍讓又能真的能解決問題嗎?為什麽一定要忍讓?說出自己的情緒,道出內心真實的想法,有什麽錯嗎?看過那麽多的事實,我們大概都看到了:忍讓的結果,往往是積壓更多的不滿,讓矛盾上升到不可協調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