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思考 有較真的必要嗎?
進入夏季後,天氣時雨時陰,道路濕滑,人的情緒也不太好。周一早晨,上班、上學、買菜的人很多,道路十分擁擠,一位中年男人,不小心自行車軲轆一滑,摔倒在地上;緊接著,又有一個買菜的老太太也摔倒在地。
小豆和同事目睹了這一幕,同事隨口說了一句:“這下糟了,俗話說——“男摔陰,女摔晴,老太太摔了下連陰”,最近怕是都沒有好天氣了!”
小豆梗著脖子,一本正經地說:“你這話有兩點不符合邏輯:第一,是男的先摔的,老太太後摔的,究竟是以先摔為準還是以後摔為準?第二,男摔陰,女摔晴,老太太難道不是女性嗎?為什麽要把她單獨列出來?”
同事搖搖頭:“我就隨口一說,你這不是較真嗎?”
小豆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同事念叨的那句“俗語”中確實存在一些邏輯問題。當然了,同事也未必不知道,隻是結合當時的情境表達一下自己對連續多日陰雨天的感慨。然而,小豆卻一本正經地去糾正對方言語中的邏輯錯誤,活生生地演繹了一出“尬聊”。
借由這個故事,想說一說辯論中與“較真”有關的問題。我們知道,概念是邏輯學中最基本的元素,隻有明確概念,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與思考,所以使用語詞要注意精確性。但是,這種精確性的要求並不是絕對的,也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必要的。
較真詭辯
如果總是在不必要精確的地方吹毛求疵,做出似是而非的議論,就叫精確法詭辯。
精確法詭辯有多種表現形式,常見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三種:
〇對習慣用語吹毛求疵
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習慣用語,在中國除了習慣語以外,還有歇後語、成語等,這些都是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約定俗成的,大家一直這樣用,且形成了固定意義,對其組織形式很少有人去究其精確性,也沒必要這樣做。可是,有些詭辯者或故意較真的人,卻會揪著這些習慣用語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