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思考 你會這樣回答問題嗎?
看女友臉色不對,帥哥小心翼翼地問:“怎麽陰沉著臉?”
——女友:“我心情不好。”
看父親經常醉酒,女兒私下問母親:“爸爸怎麽每次都喝醉?”
——媽媽:“他處於中年危機期。”
看鄰居的孩子哭鬧,另一位寶媽問道:“孩子怎麽了呀?”
——鄰居:“他鬧別扭呢!別理他。”
……
你會像“他們”這樣回答問題嗎?你認為“他們”給出答案了嗎?
上麵的三組對話,看起來像是在溝通,但仔細琢磨會發現,什麽實質性的內容也沒說。陰沉著臉和心情不好,原本就是一個意思;喝醉酒肯定是有原因,父親正處在中年時期,遇到的問題必然是中年危機;孩子哭鬧發脾氣,和俗語說的“鬧別扭”,沒什麽區別!
命名謬誤
通過貼標簽或命名來描述所發生的事實,以掩蓋說話者的無知的情況,在邏輯學上稱之為命名謬誤。命名謬誤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錯覺,認為說話者知道名稱,也知道原因,但實質上,隻不過是換了一個說法重複問題,說了等於沒說。
命名謬誤是在論證中使用不恰當的定義而產生的邏輯錯誤,這種情況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它可以一筆帶過地回答一些現象和問題,比如“孩子為什麽哭鬧、摔東西”,是因為“孩子脾氣不好、鬧別扭”,看起來像是回答了,但其實阻礙了尋找更深刻的原因——孩子哭鬧,可能是某些需求沒有被滿足,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認識命名謬誤,對我們而言有兩個作用:
〇鑒別他人所說內容的含金量
有些人在回答問題時,看似是回答了問題,但其實什麽都沒說,隻用另一種方式重複表達一遍。這種情況,或是因為對方不想說,或是對方壓根就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