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極簡主義: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05 外界是內心的鏡子,囤積填補不了內在的匱乏

字體:16+-

真正的安全感,來自與他人建立親密友愛的關係,來自對真實自我的接納,也來自對眼下所擁有之物的欣賞與珍視。

——【極簡便簽】

格雷厄姆是紐約的一位科技新貴,坐擁豪宅名車,甚至有專門的買手幫他選購家具。然而,這種瘋狂購物的日子沒能持續多久,格雷厄姆就對此感到無趣和麻木了。

當新奇的物品再也無法讓格雷厄姆產生一絲一毫的興奮感時,他開始捫心自問:我這是怎麽了?為什麽擁有了財富之後,我比過去更焦慮了?更讓格雷厄姆痛苦的是,房子及其裏麵添置的各種物品,似乎正在一步步地“越位”,成為他的主人。因為,格雷厄姆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它們。

格雷厄姆說了這樣一句話:“為什麽擁有了財富之後,我比過去更焦慮了?”我相信,這個問題不隻是格雷厄姆一個人的困擾,它可能是很多人,也許就是當下的你和我,正在向自己發出的疑問。

在我們的社會裏,存在著一種意識形態:擁有足夠多的財務,才能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這樣的想法有其道理——解決溫飽的食物和水,能夠保暖的衣物,可居住的房子(無論租或買),這些都是我們生存的必需品,也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底層的需求——生理需求。然而,絕大多數的現代人,已經可以滿足這種需求,並擁有了那些東西。既如此,為什麽還會感到焦慮不安呢?

答案就是,我們把需求和欲望、安全、舒適混淆了。許多人拚命地奮鬥,為的就是擁有豐厚的收入、可觀的存款、寬敞的房子,以及更多的生活用品。仿佛,獲得了這一切,就能獲得長久的安全感,甚至不惜犧牲正常的作息與業餘生活。

擁有了這些,真的就能換來想要的安全感嗎?

看過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朋友,應該對裏麵的“小官巨貪”趙德漢印象深刻。這個騎自行車上下班、住簡陋的筒子樓、吃炸醬麵對付晚飯的吝嗇小官,實則在一棟別墅裏私藏了貪汙來的上億現金。沒錯,都是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