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拖延的過程中,我們要解決的不僅僅是一件被擱置的事,還有當下和即將要發生的一些事,它們都會成為“待處理事件”。
——【極簡便簽】
極簡提倡不囤積,但這種囤積不僅限於物品,也包括事件。
我們大概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原本今天有一項事宜要處理,可出於懶惰或其他原因,把它擱置到了第二天,預想著“明天”就能把它搞定。可計劃趕不上變化,不曾想“明天”碰到了一些意外狀況,隻好把那件事繼續往後拖。
在拖延的過程中,我們要解決的不僅僅是一件被擱置的事,還有當下和即將要發生的一些事,它們都會成為“待處理事件”。很顯然,這就變成了一種囤積。麵對囤積的事件,就跟麵對囤積的雜物一樣,會讓人內心心生焦躁和厭煩,同時也像那些無用的緩存占據電腦空間拖慢進程,既消耗了心力,也降低了效率。
毫無疑問,這與極簡生活是相悖的。
有人針對拖延問題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大概7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行為,其中有超過50%的人自稱拖延行為已經習慣化;有25%的成年人有著慢性拖延問題。在這些調查對象中,有95%的人希望有辦法能夠改變他們的拖延惡習。
恰如塞繆爾約翰遜所說:“我們一直推遲知道我們最終無法逃避的事情,這樣的蠢行是一個普遍的人類弱點,它或多或少都盤踞在每個人的心靈裏。”
拖延存在於生活中每一處,存在於各類人身上,與年齡、身份、地位毫無關係。但無論是誰,沾染了拖延,都會飽受焦慮、愧疚、煩躁、不安等情緒的折磨。曾有人說,拖延等於死亡。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拖延本身沒什麽可怕的,怕的就是拖延過後產生的負罪感、焦灼感,它會慢慢消磨人的心智,讓人倍感煎熬,悔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