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於2009年1月3日的比特幣,可謂“年少成名”。近些年更是大出風頭,出鏡率奇高。許多人認為,未來比特幣將取代國家主權貨幣。比特幣為什麽能如此“吸粉”呢?
咱們先穿越一把,回到蘇美爾人的黏土泥板的時代。上次講到種田的老王賒賬在老李的飯館喝酒。不過“空口無憑”,這筆債要由官府記錄才行。可問題是,官府記錄就能不出錯嗎?要是記錄的官員和老王有仇,偷偷地在老王欠款的數字上多加一個0(小數點前),可不就把老王坑慘了。又或者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老王悄悄地潛入官府,“潤物細無聲”地把黏土泥板上的數字抹掉一個0,經營酒館的老李就該哭了。看來黏土泥板也不見得靠譜。說到底還是個信任問題!這樣看來誰都靠不住,那怎麽辦?最可靠的信任就是誰也不信!這仿佛又是一個悖論(本書的悖論還真不少)。怎麽操作?這就是比特幣的“能”。
比特幣的“能”在於其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交易中的信任問題。1976年,迪菲和赫爾曼發表了一篇題為“密碼學的新方向”的論文。文章提出了一種完全不同於對稱密碼體係的新思路。我們可以把一條信息的加密和解密比作關門和開門,鎖就是算法,它的作用是用混淆的技術,將可識別的信息轉變為無法識別的信息。而密鑰則相當於這把鎖的鑰匙,信息發送者用密鑰加密(上鎖),信息接收者用密鑰解密(開鎖)。所謂對稱密碼體係就是“上鎖”和“開鎖”用的都是同一把“鑰匙”,這樣隻有掌握密鑰的人才能看到信息。戰爭大片《中途島》中那個整天把自己鎖在黑屋子裏,穿著睡袍見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尼米茲的家夥,就是偷偷摸摸“配”一把同樣的鑰匙幹活(破譯密碼)。
因此,對稱密碼體係存在被黑客破解乃至篡改信息的問題。此外,對稱密碼體係還要信息發送方和接收方事先定好密碼的算法。如果雙方住隔壁還好,下樓找個偏僻無人的地方(嚴防隔牆有耳)約好“暗號”即可。可是一般發密文的雙方都是相隔十萬八千裏(要不也犯不著發密文),又沒有孫悟空騰雲駕霧傳遞密碼本(再說孫悟空也不一定可靠),那該怎麽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