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與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相信大家不會陌生。當年,亞洲金融的危機發生與固定匯率機製有著莫大的關係,經濟學裏有個專門詞匯來形容這類危機——“貨幣危機”。貨幣危機通常發生在實行固定匯率製的國家,當這些國家經濟基本麵惡化或者遭遇強大的投機攻擊情況下,由於無法守住原來的固定匯率,轉而實行浮動匯率製,其結果往往是本國貨幣匯率“**”,這種匯率變動往往伴隨著自信心的喪失、金融係統的惡化、經濟增長的衰退,乃至政局的動**。
早在亞洲金融危機前,索羅斯就已經成名了,他因成功狙擊英鎊而被稱為戰勝英格蘭銀行(英國中央銀行)的人。1990年,英國決定加入西歐國家創立的歐洲匯率體係。這個體係為成員國貨幣設定固定的中心匯率,允許匯率在中心匯率上下一定的幅度內波動,一旦超出了規定的匯率浮動範圍,各成員國的中央銀行就有責任通過買賣本國貨幣進行市場幹預,使該國貨幣匯率穩定在規定的範圍之內。實際上就是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固定匯率製,可以看做是歐元的早期雛形。如同現在的歐元區一樣,因為強大的經濟實力,德國及其貨幣馬克在整個體係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當時,恰逢柏林牆倒塌,東德和西德統一。在這一標誌性事件影響下,西方社會對統一後的德國充滿期待。與這種樂觀的期望不同,索羅斯認為由於東德與西德的經濟差距較大,德國將投入大量資源重建原東德地區,這會拖累德國經濟。德國將不得不聚焦自身問題,而無暇幫助其他歐洲國家渡過經濟難關,英國問題就在這時候出現了。當時,英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英鎊有貶值的趨勢,但是為了維持英鎊對歐盟其他成員國貨幣的固定匯率,英國中央銀行不得不加息(利率平價理論)。這無疑對處於衰退的英國經濟是重大的打擊。英國政府的這一操作遭到了國內潮水般的批評,國內企業家和反對黨認為應該讓英鎊貶值以刺激英國的出口。盡管時任英國首相梅傑一再重申英國將保持匯率穩定,無意使英鎊貶值,但是索羅斯看出英國政府隻是嘴硬,這一承諾無異於空頭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