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四章介紹貨幣主義理論,並探討貨幣供給的乘數效應時就提到過,張三那筆初始存款哪來的問題嗎?傳統貨幣銀行理論認為存款是銀行的資金來源,隻有拿到了存款,上交了存款準備金,才能將剩餘的存款發放貸款,存款準備金是對銀行貸款的約束。如果從這個邏輯出發就會出現一個類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這個初始存款如果是其他銀行的派生存款存進來的,那追根溯源它還是派生存款;如果說是張三拿著現金存進來的,那麽中央銀行印的鈔票不能直接發到張三手上,張三還是要拿著存折去銀行取現金,最終來源還是存款。這樣看來教科書上這個初始存款的概念就無法解釋清楚了。
此外,從資產負債的角度看,存款是銀行的負債(切記),準備金是銀行存放在中央銀行的資產,對應中央銀行的負債。如果銀行上交的準備金來自存款,相當於銀行將自己的負債變為自己的資產(或者說通過減少負債來增加資產),這顯然不符合基本的記賬邏輯。
我國學者孫國峰[8]提出“貸款創造存款”理論。他認為,銀行通過資產擴張創造了存款貨幣,貨幣本質上是銀行部門和非銀行私人部門之間的債務關係。當老李找銀行貸款的時候,與銀行簽訂貸款合同,這意味著老李對銀行的負債(銀行的資產)。銀行發放貸款,錢打入老李的存款賬戶,而這筆錢是銀行對老李的負債(老李的資產),老李可以用這筆錢對外支付或者提取為現金,因此說貨幣創造的實質是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債務交換。傳統貨幣理論認為,先有存款後有貸款,存款和貸款在時間上有先後順序。但從上麵的分析可以看出,發放貸款的同時就創造了存款,存款和貸款是同時產生的。整個過程隻需按一下計算機,改變銀行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和老李的存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