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見麵的老王,今天又要登場了。轉眼間,老王的兒子上小學了,要說兒子的小學離家可不近,步行要半個小時。心疼兒子的老王每天都要騎自行車接送兒子。風和日麗的時候,騎自行車接孩子還是不錯的,既環保又鍛煉了身體。可要是碰到刮風下雨,酷暑嚴寒可就辛苦了。為了不讓兒子和自己吃苦,老王咬牙跺腳,橫下一條心,取出省吃儉用攢下的積蓄打算去買輛汽車。不過,買輛新車確實貴了點,還要交購置稅,老王心想,不如買輛二手車,舊一點沒關係,隻要質量好,能遮風擋雨就行。
買二手車可是個技術活。來到二手車市場,放眼望去,表麵上看,這些車外觀都能照出人影,可這裏子咋樣就不好說了,弄不好買輛泡水車或者事故車就虧大了。問題是,不是行家裏手很難看得出來這裏麵的名堂。二手車老板也不傻,不會貼個條子告訴你這輛是泡水車,那輛是事故車。一排一模一樣的二手車,老板說價格都一樣,您自己個挑吧。這下老王可就犯嘀咕了。老板說車的質量都一樣,傻子才信他的話。老王坐下來,拿出一根煙,邊抽邊繼續琢磨。都是一樣的價格,那這個價格一定是介於好車和泡水車的價格之間。可問題是,我不知道哪輛是好車哪輛是泡水車啊?老板當然對這些車是門兒清,要是我買了質量好的車他就賠了。想到這裏老王眼睛一亮,扭頭就走了。為啥?因為老王覺得,既然被他挑走好車老板就賠錢,而賠錢的買賣老板是不會幹的,因此,他斷定這些車裏麵沒一輛是好車,不是泡水的就是事故車。一句話,在這個市場裏,是劣車驅逐良車。
這和銀行有什麽關係?有的。銀行發放貸款的時候也麵臨和老王一樣的問題。對於眾多的借款人,銀行盡管會開展各種各樣的盡職調查,但是無論如何銀行都不可能比借款人本身更清楚自己的情況。比如老李找銀行貸款,說是擴建廠房,借到錢後可能拿去炒股了。老李覺得反正銀行不知道我借這筆錢是為了炒股,萬一賠錢了我就跑路,虧損是銀行的,賺了都是我的,頂多給銀行一點利息。老李的這種想法有一個專有名詞——“道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