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貨幣的真相:貨幣規則如何改變你的生活

第三節 《通論》的魔力

字體:16+-

任何一本經濟學教科書都不能不提到《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2](以下簡稱《通論》)這本書。這本書自出版那一天起就伴隨著巨大的爭議。不僅反對者對其爭議,即使是凱恩斯的追隨者對這本書也有巨大的分歧。一類追隨者認為《通論》引出的政策含義相當保守;另一類則認為這本書代表著對主流的古典和新古典理論的革命性決裂。直到今天,凱恩斯主義學派分化出許多不同的流派,每一派都能從《通論》中找出支持自己觀點的闡述,他們也都認為自己才是凱恩斯在《通論》裏所表達的經典思想的代表。經濟學家阿克洛夫在獲得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演講時說,《通論》仍然是一個“沒有被完全發掘的文本”,此時距離該書的出版已有67年。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凱恩斯的寫作手法晦澀難懂,《通論》的結構也極其混亂,各種思想觀念散亂在不同章節。以反對凱恩斯主義並提出盧卡斯批判而著名的經濟學家盧卡斯認為,這部著作“草率成章”“無法閱讀”;連當代集凱恩斯主義大成者薩繆爾森(沒錯,就是那本經典教科書《經濟學》的作者)都認為《通論》“結構鬆散”“文字粗糙”“因其模糊性和爭議性而長期影響經濟學的發展”。凱恩斯自己談到起初撰寫《通論》的經曆也說,最初的思想是“灰色的、毛絨絨的怪物”。短短九個字足見凱恩斯的文字風格。然而,恰恰是這些缺點使它成為20世紀最“吸粉”的經濟學書。因為每個人讀了《通論》都會對此書有不同的理解,“在付出大量的努力後終於弄懂的時候,讀者都會堅定自己的信念,他們會認為,這種艱辛是值得的,而且如果其中有著足夠的矛盾和模糊,就像在《聖經》中那樣,每個讀者都能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這也就贏得了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