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敗了盛庸,取得夾河大捷之後,朱棣立即派人向北平報捷,希望徐王妃和道衍能早點知道自己的好消息。不過報捷的使者兩個時辰後就回來了,他既沒有直升飛機,又不會神行太保戴宗的法術,怎麽可能這麽快完成任務呢?
原來,信使去北平要途經滹沱河南岸單家橋,那裏駐紮有近萬官軍,根本過不去,隻好返回來通報。朱棣一聽大怒,第二天,他親自帶兵北上,把這夥人給收拾了。同時,朱棣命令軍隊進駐樓子營,準備問候另外兩個老朋友——平安和吳傑,感謝他們在夾河一戰中沒有幫助盛庸。
朱棣分析,吳傑和平安之所以不願意和盛庸一起攻打自己,是因為吳傑忌妒盛庸的軍功,不想為他做錦上添花的抬轎者,但是讓他自己來對付朱棣,又沒這個本事。盛庸吃了敗仗,吳傑表麵上不開心,假惺惺表示慰問,其實心裏沒準多高興呢!
朱棣分析了吳傑的上中下三策:“吳傑要是固守真定不出,是為上策,我們也一時消滅不了他;他要是出來打探動靜馬上回去,不和我們交戰,是為中策;他要是主動跑過來約戰我們,那就是下策。現在他們既然出來了,我們一定能打敗他們。”眾將紛紛表示疑惑,說吳傑知道盛庸剛剛吃敗仗,肯定不敢出來了。
朱棣胸有成竹地說:“不會的。吳傑、平安有十萬軍馬,朝廷讓他們來不是看盛庸打仗的,如果隻是守而不出,朝廷就會責問他們曠期失律、勞師費財的責任了。”
如何把十萬大軍引出城,這是擺在燕軍麵前一個迫切的任務。
朱棣讓軍中放出傳言,說燕軍的糧草供應出現了問題,讓士兵先行解散,到各地籌借軍糧。朱棣知道,吳傑如果確信了這邊確實無糧的話,肯定會出來進攻的。問題是,如何讓對方真的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