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炳文在真定城外無法擊敗朱棣,朱棣也無法攻下耿炳文把守的真定城。嚴格來說,雙方並沒有分出勝負,耿炳文隻是受了一次羞辱,經了一些挫折,遠遠未到傷筋動骨。如果就這樣耗下去,別說朱棣的胡子僅僅過臍,就算一直長到腳指頭上,隻要耿炳文身體健康,不得老年癡呆症,就這麽一天天地守著,就這樣一步步地耗著,朱棣還真拿他沒脾氣。
可是,朱棣的幫手不隻在北平,不隻在自己陣營一邊,南京城裏還有好幾個。
冠軍當然是自己的好侄子朱允炆,人家已經公然造反了,還要“毋使朕有殺叔父名”,這是何等的仗義。
亞軍就是黃子澄,他總是在關鍵的時刻,關鍵的抉擇上,做出最關鍵的誤判,幫助局勢一次次地朝著有利於朱棣的方向發展。讓人懷疑他是朱棣派到朝廷、安插到朱允炆身邊的臥底。
朱允炆對耿炳文之敗憂心忡忡,這反映出其執政經驗相當欠缺。奇怪的是,滿朝文武也不出來力挺耿炳文,反倒指責他有負聖恩,要求把他撤換,真是不做的永遠不會錯。黃子澄趁機安慰朱允炆說:“勝敗是兵家常事,陛下不用太過擔心。臣保舉一個人代替耿炳文,定能馬到成功,平定燕地。”
朱允炆就像沙漠中口渴難忍的迷路者看到泉水一樣興奮:“快說,是誰,是誰?”
“岐陽王李文忠長子,曹國公李景隆。”
朱允炆想起來了,當初抓捕周王時,李景隆表現沉穩,很有經驗,非常輕鬆地就把這個燕王的同母弟弟從開封抓到南京。朱允炆召見過李景隆幾次,相貌俊秀,談吐儒雅,對答有方,對他的印象還真不錯。
更重要的是,他可是戰神李文忠的兒子。
但朱允炆哪裏知道,這位表哥其實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他草草地讀了幾本兵書,隻不過用來裝飾門麵,就像今天的富二代也會翻幾頁《百年孤獨》和《春宴》一樣,隻不過用來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