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荒誕心理學

·馬利翁效應,點石成金的秘訣·

字體:16+-

在古希臘塞浦路斯,有一位年輕的王子,名叫皮格馬利翁。他有雕塑的愛好,而且雕得很好。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塊潔白無瑕的象牙,就想用它雕刻一個他所夢寐以求的美麗少女。於是,從這天開始,王子躲在房間裏再也不出來,每天都認真地刻呀鑿的。終於,功夫不負苦心人,這塊象牙在王子的手下變成了一座美麗的少女雕像。這個雕塑太成功了,美麗的公主栩栩如生:身材婀娜多姿,眼睛放出溫柔動人的光彩。王子對雕像愛不釋手,每天都以憐愛的目光注視著“她”。他多麽希望“她”有血有肉會說話啊!那樣的話,就能跟他說話了。王子每天都在極度的渴望中痛苦地煎熬,為“她”隻是一塊象牙而暗自神傷。他覺得自己已經愛上這個雕塑了。王子到了結婚的年齡,卻遲遲不願結婚,每天坐在他的雕塑對麵,關注著這位美麗的少女,呼喊著“她”,希望“她”終有一天能變成真正的少女。最後,王子的精神竟感動了天神。天神使這位象牙少女擁有了真正的生命,成為了真正的公主,並與王子結為眷屬。這裏講的故事僅僅是個神話,但古人也許正是想通過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明一個現象:熱切的期望會使被你期望的人實現你的預言。心理學上用這個故事命名了一個心理定律——皮格馬利翁定律。意思是,熱切的期望能使被期望的人達到期望者的要求。也就是說:你強烈地期望一個人成為什麽樣子,有時會促使這個人成為這個樣子。這個定律告訴我們,要想使一個人發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期望對於人的行為有巨大影響。積極的期望促使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期望則使人向壞的方向發展。這個原理早已在西方的管理科學和教育科學領域中得到應用。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隻上了三個月的學就被開除了,老師說他太笨了。但愛迪生的母親堅信自己的孩子決不笨,她經常對愛迪生說:“你肯定要比別人聰明,這一點我是堅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堅持自己讀書。”並且親自輔導愛迪生的學習。在母親的鼓勵和教導下,愛迪生經過不懈努力,成為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的母親就像皮格馬利翁,愛迪生就像那個雕像。在母親的熱切期望下,愛迪生真的成了母親熱切期望的人才。那麽,這種神奇作用是如何發生的呢?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認為,這是通過對對方的心理暗示實現的。在前麵我們講過暗示。在愛迪生的例子中,他的母親對他施行了一種心理暗示,就是“你很聰明”,“你一定會通過自學成才”。這種暗示很強烈,讓幼小的愛迪生深信不疑,從而在學習上發揮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期望成真的奇跡。那麽,這種神奇作用是如何發生的呢?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認為,這是通過對對方的暗示作用實現的。暗示是指在無對抗條件下,用某種間接的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思想。暗示的結果會使一個人發生改變,甚至是很巨大的改變。在教育領域,皮格馬利翁定律也是非常有用的一個理論。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可布森曾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他們在一所小學裏,針對一至六年級的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所謂的“發展測驗”。測驗結束後,他們給每個班級的教師發了一份學生名單,並告訴教師說,這名單上列出的全班學生的20%是班上最優異最有發展可能的學生。8個月以後,心理學家們又來到了這所學校,對18個班的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了追蹤檢測。結果發現他們提供給教師的名單上的那20%的學生,學業成績有了顯著的進步。教師們連連點頭說,兩位心理學家的測驗可真準。其實,各個班級的這20%的所謂更有發展可能的學生,是心理學家們隨機抽取出來的。為什麽這種期待心理可以產生如此之大的作用呢?因為信任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代表一種對人格的積極肯定與評價。每個人都有被別人所信任的需要,而當這種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人們就會感到鼓舞和振奮,就容易發揮出自己的潛力。與此相反,對少年犯罪兒童的研究表明,許多孩子成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不良期望的影響。他們因為在小時候偶爾犯過的錯誤而被自己、家人或老師貼上了“不良少年”的標簽。這種消極的期望引導著孩子們,使他們從心裏覺得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終走向犯罪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