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聲色皇帝的混亂年頭
十年後。
1840年的戰爭煙雲已消散得一幹二淨,那個奇恥大辱被時間磨砂得模模糊糊。大清國依然是大清國,依舊悠然自得地混日子。
1850年3月9日清晨,一位不滿19歲的少年黃袍加身,被簇擁著登上太和殿的皇帝禦座。朝臣百官拜伏在他的麵前,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少年皇帝奕詝……麵容清俊,看上去有些羸弱。在隆重的登基大典上,他目光迷離,四處逡巡。好不容易從群臣當中發現了他的師傅杜受田,頓時感覺有了依靠和自信,心裏踏實了許多。奕詝從4歲起就跟隨這位上書房的師傅學習孔孟之道,學習治國安邦之術,在足智多謀的杜師傅的導航下,亦步亦趨地靠近皇帝的寶座。倘若沒有杜受田的點撥,他很可能就不是現在的鹹豐皇帝,頂多封個貝勒、親王什麽的,吃喝玩樂,無憂無慮地過一輩子。鹹豐把目光從杜受田身上移開,落到一位同自己年齡相仿的少年——恭親王奕訢,他的六弟——身上。一股愧疚之情油然而生。他知道這位六弟精明強幹,處處比他強,深受皇阿瑪道光帝的喜愛,曾幾何時道光想把大位傳給奕訢。多虧杜師傅巧施妙計,化險為夷,才讓金燦燦的皇冠沒有旁落。
鹹豐定了定神,他明白自己已經是大清國的主宰,有杜受田等能臣良將的輔佐,護佑愛新覺羅家族的社稷江山固若金湯,一輩輩傳下去。
道光皇帝那些嬪妃們為他先後生了九個皇子,前三個皇子不幸夭折,奕詝是老四,奕訢是老六。皇五子奕誴自小就**不羈,嗜酒如命,常常喝醉了,搖著大蒲扇,西仰八叉地躺在什刹海乘涼,簡直像個市井俗民,不成大器。其他的小七、小八、小九都太年幼,不堪承擔祖宗大業。自然,奕詝和奕訢成了繼成大統的競爭對手。道光爺在立儲的問題上,舉棋不定的毛病又顯露無遺。究竟淘汰哪個立哪個,道光一直在猶豫、彷徨。講老實話,他更喜歡老六一些,奕訢比他的四哥更出息:天資穎異、才氣不凡、明慧冠人,而且文武雙全,曾首創槍法“二十八式”和刀法“十八式”,深得道光賞識,親賜奕訢一柄金桃皮鞘白虹刀。相形見細的奕詝也不是沒優點,他持重賢惠,說白了就是老實巴交很聽話,性格上有點隨道光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