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失利後,競賽失敗後,甚至當一期板報沒有辦好時,我們都應該及時總結一下,看看到底錯在哪裏,如何補救。
畢業實習的時候,我認識了兩個初中生。汪永同學每天上課之前都十分認真地預習,課上專心致誌地聽講,回家寫完作業後,馬上就預習新課。但是每次考前複習的時候,他都覺得許多知識好像還很生疏,甚至有些已記不清是什麽時候學的了。而陸遠同學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平時的單元測驗成績一直很優秀。可一到“大考”的時候,跨章節、跨係統的能力型綜合試題總是做不對。但分析試卷之後,他又恍然大悟:“噢!原來這兒和那兒是有關係的……”他們倆的問題,在中學生中是比較普遍的。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能力的欠缺——即:不會“回顧總結”,它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的好壞。
回顧是有意識地回憶和再現,是有效的記憶方法。如果對於識記過的知識,不定時回顧,那麽一段時間過去之後,就會發生像汪永同學那樣的情況,即不能回憶起來或回憶有錯誤,這就是遺忘。而相對於汪永同學而言,陸遠同學或許做到了回顧。但由於他還僅僅停留在這個階段上,而沒有及時地把知識條理化、結構化、係統化,更沒有從總結之中培養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對綜合性的考查就有些“吃不消”了。學習貴在“回顧總結”,即“回顧”為本,重在“總結”。自主的總結是使學習發生質的飛躍的橋梁,它可以使學生的知識體係更加完整,知識線索更加清晰,更有助於學生從整體上“高瞻遠矚”地把握知識。同時,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覺地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係,這對學生學習靈活性和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周滅殷商後,周公總結經驗教訓,提出對鬼神的懷疑。人們開始認識到:“天道”不是神通萬能的,更重要的是周公更進一步認識到,“民眾”在推翻紂王暴政過程中的巨大力量。所以,為了鞏固周王朝的長期統治,周公“崇德”、“製禮”,積極推行以“民眾”為政治生活中心的政策,在思想史上完成了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