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壞習慣:糾正孩子學習壞習慣87法

習慣43.糾正孩子上課不愛回答問題的壞習慣

字體:16+-

我國傳統的提問法在幾千年的教學發展的長河中閃爍著光輝,但由於受儒家人本思想的影響,它的運用主要在於引導學生領悟已有的知識,而不鼓勵他們在未知的領域中去創新。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又是怎樣一番景致呢?

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句。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隻隔數重山,即刻就要到家了,為什麽還用‘何時’呢?”經教師這麽一點,我們就會根據時代背景悟出作者的用意:即表麵上寫回家的急切心情,但實質上是看到“變法”後“又綠江南岸”的蓬勃景象,想到“何時”再回京任相,繼續把“變法”進行到底。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回答,我們的思維能力就得到了鍛煉。

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思維就將停止了。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師生在教學中存在著大量的知識信息和情感意向的交流,這種交流又是在融洽的師生關係下、和諧的教學氣氛中進行的。實現師生互動、雙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課堂提問。思維活動從問題開始,並在尋求問題的解答中深入和發展。在一堂課的起始階段,提問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激發其探索的欲望。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的狀態,同時引發進一步探索的動機,或獨立思考,或相互討論,使課堂教學秩序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但都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駛進。良好的教學提問既是一種鎮靜劑,又是一股凝聚力,它能夠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展。

教師提問的過程就是教給學生提出問題方法的過程。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解答是對思維能力的訓練,教師對問題的評析又是思維方法的傳授。一些發散性問題、求異性問題的提出和解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