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一種消極、有害的心理。它會破壞人際關係,傷害同學間的友好感情,甚至會由於攻擊情緒的發泄而造成悲劇。父母應努力幫助孩子擺脫嫉妒的糾纏,培養孩子寬闊的胸懷。
嫉妒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的情緒表現。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孩子也不例外,我們常看到兩三歲的孩子看到媽媽抱起別人家的孩子,他就會很快地跑過去,叩叩他的頭,或抓他的腳,想把那個孩子支開,並且會立即要求媽媽抱自己。雖說嫉妒是一種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緒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家長可以采取聽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態度。因為常常的嫉妒反應情緒,會演變為人格的一部分。另一方麵,孩子嫉妒過強,也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產生諸多不良情緒,不僅影響進步,而且對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盧剛事件,可能大家並不陌生。盧剛的學習成績一直十分優秀,他於1986年赴美留學,據說他的博士資格考試成績創下了愛荷華大學的紀錄。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學生,他的行為卻讓人備感震驚。
那是1991年11月1日下午,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物理大樓三層的一間教室內,幾個教授和研究生正在進行有關天體物理的討論。3點30分左右,一直參加討論的中國留學生盧剛突然從口袋裏掏出一把手槍,首先對準自己的導師葛爾茲開了一槍,葛爾茲教授應聲倒下。接著盧剛又不慌不忙地對準旁邊的史密斯教授開了一槍,史密斯教授也倒在血泊裏。盧剛把槍對準了自己的同學山林華,隻聽到“呼”的一聲槍響。當教室裏的其他同學被嚇得目瞪口呆、驚惶失措的時候,盧剛匆匆離開了教室,跑到係辦公室,一槍擊斃了係主任。然後又走進行政大樓,向副校長開了一槍。最後的一聲槍響,他是對準自己的。
盧剛的這次行動,顯然是精心策劃的。然而他作案的動機,竟簡單得讓人難以置信。他認為葛爾茲教授在畢業論文答辯時有意刁難他,致使他沒有取得博士學位;另一個原因是,晚來一年的山林華不僅受教授的青睞,而且還比他早拿到博士學位。最讓他嫉妒並難以容忍的是,山林華還得到了他渴望得到的競爭優秀論文榮譽獎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