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西周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西周的衰亡

字體:16+-

中國曆史上的每一個朝代似乎都遵循著興、盛、中、衰的發展軌跡,西周也不例外。自武王滅商到公元前771年犬戎滅周,西周共曆280餘年,傳11世12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四世,是西周的興盛時期,國力蒸蒸日上,各項典章製度日趨完備,使西周成為聞名於世的泱泱大國。昭王以至夷王,為西周的中衰時期,這一時期西周對周邊的戰事仍然不斷,繼續擴大周的勢力和影響。但不斷的戰事也不斷消耗著國力,尤其昭、穆二世的出遊遠征,加劇了社會的消耗,各種矛盾、隱患已經潛伏在冰河之下。厲王以至幽王為西周的晚期,王道缺失,王室衰微,荒服不朝,而厲王的暴政引發了國人暴動,使西周頹勢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其間尚有宣王的中興,但終難扼頹敗之勢,至幽王時則因寵褒姒、烽火戲諸侯而亡國。

● 周召共和

成康之世,國民享太平之世四十餘載,周朝的國力也達到了頂峰。康王之後為昭王,昭王南巡渡漢水時淹死。昭王之後為穆王,穆王好遠征,曾西征至河上,北逐犬戎至太原,東南平徐戎,南伐荊越,是繼成康之後再度取得擴張勝利的君主。穆王在位41年(一說為55年),有記載其西遊昆侖而見西王母故事的《穆天子傳》傳世。穆王之後,傳子共王,共王傳子懿王,懿王傳位於叔父孝王,孝王之後複傳位於懿王之子夷王。

《史記·周本紀》載,西周王朝至昭王之時始顯頹衰之勢。昭王、穆王之時還是王道“微缺”和“衰微”,到懿王之時則是“王道遂衰”,以至北邊的戎狄(即匈奴)侵入中原,進入到京畿鎬京附近。到了夷王之時,周朝更加衰弱,以至“荒服不朝”。隨著西周王室權力的日衰,作為統治基石的奴隸製度也盛極而衰,走向曆史的盡頭。

夷王去世之後由其子胡即位,是為厲王。厲王好利,故執政之後任命同樣好利的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利”,即專天地百物之利為王所有,將山林川澤的漁獵之利統統收歸於王室,不準百姓樵采漁獵。“專利”是西周後期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是隨著奴隸製公田所有製的瓦解而出現的一種私有製現象。到了厲王時期,“私有”的觀念越演越烈,不僅“匹夫”、貴族專利,連天子也專利起來。“專利”雖然是西周後期社會發展變化的一個趨勢,但是天子專利卻非同尋常,它一方麵因不符合周的王道政治而失去了貴族的支持;另一方麵則使本已不堪賦稅之重的廣大民眾又斷絕了漁獵薪樵之源,遂導致“財力殫竭,手足靡措”“民不堪命”的局麵。厲王的“專利”觸動了各階層的利益,尤其對國人的利益侵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