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朝覲製度
西周朝覲製度主要包括朝禮、覲禮兩方麵內容。西周朝禮、覲禮,在相當一部分文獻中籠統稱為“朝”,於是,有些學者就認定“知朝覲隻一事無二禮”。如果深入考察西周朝禮、覲禮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到,西周朝禮、覲禮存在著明顯的區別性特征:
(1)從適用對象上看,朝禮適用於諸侯對天子、諸侯對諸侯、諸侯國屬臣對諸侯,而覲禮隻適用於諸侯對天子。諸侯之間,以及諸侯國君臣之間都不能使用,所謂“諸侯不享覲”,即是此意。
(2)從行禮的形式來看,朝禮靈活多樣。如周康王即位,眾諸侯大臣行朝禮,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而“君臣每日相見”,簡樸,平凡。行覲禮則限於固定的簡潔模式,缺少變化。
(3)從行禮的地點上看,朝禮主要在“境內”都城舉行,具體地點在宮中,就是諸侯,一般也“在國待來朝君之禮”(也有在廟中行朝禮的),隻有極少數情況為“壇於國外”。覲禮不限於“境內”,在“境外”也可以行禮。“境內”行禮,具體地點在宗廟。
(4)從行禮的目的性看,朝禮並不固定,而覲禮則往往很明確,其中朝貢、述職是必須的。
下麵分別就西周朝禮、覲禮實施的範圍、方式以及禮儀特點進行一些闡述。
● 西周朝禮
1.西周朝禮實施的範圍
西周朝禮的實施,涉及的範圍較廣,上至諸侯朝天子,下至諸侯屬臣朝諸侯,人員構成較為複雜。根據現有史料,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諸侯朝天子。《尚書·周書·顧命》兩次提到諸侯朝見天子。一次是成王病重“乃同”諸侯。同,按《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載“殷見曰同”,表明這次朝見非常隆重。後麵又點明了朝見者身份以“六卿”為主。不過,“六卿”有“畿內”“畿外”之別,大保奭、芮伯、彤伯、畢公、毛公是畿內諸侯,衛侯是畿外諸侯。“六卿”之外,還有師氏、虎臣、百尹、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