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隸子弟。”在貴族統治階級內經過層層分封,形成了諸侯、卿大夫、士3個不同的貴族階層。“天子建國”,即天子通過分封建國,而分封的各個諸侯之間也有地位高低不同,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他們是地方最高統治者,是王之下的第二級統治者。“諸侯立家”,即諸侯把自己的庶子分出去建立家室,有食采邑的大夫,也有無采邑而食田的大夫,大夫成為貴族統治階層的第三級。大夫下麵繼續分封,庶子為士,一般沒有采邑,隻有食田,士成為貴族的最後一級。這些貴族因分封和宗法而形成不同的等級,他們也生活在不同等級的禮樂規範當中,從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從射禦田獵到饗食宴飲,從待人接物到聘問拜會,無一不在禮製當中,無時不體現出與身份相符的禮儀。
● 衣食住行
西周貴族的帽子有冕、弁和冠等。冕是王公諸侯的首服;弁是從天子到士的全體貴族常用的首服。冕和弁的區別在於弁是前後一樣平,而冕則是前麵比後麵低出一寸多。冕前麵的穗帶——旒,則依據爵位的高低而多寡不一。冠是貴族常戴的首服,所有貴族的子弟年滿20後都要舉行冠禮,表示他已經成人。在舉行冠禮的時候,來賓要為他加3次冠:首先加黑色的布冠——緇布冠,表示從此有參政的權利;然後加皮弁,表示從此以後有承擔狩獵和戰鬥的義務;第三次加爵弁,表示從此以後有參加祭祀等禮儀的資格。在加冠之後,再穿上成年貴族的衣服:黑色的衣,淺絳色的裳。
上衣和下裳是貴族常穿的服飾。上衣右衽,即衣襟在右邊,由胸前圍包背部,這是從商朝直到戰國時期的常見服飾;下裳像今天的裙子,由7幅布圍成,前3幅後4幅,兩側重疊處相連,所以前麵方正平整,兩側有褶襇。除了上衣下裳之外,還有束在腰間用以蔽膝的“芾”和纏腳綁腿的“斜幅”。這個“芾”不僅僅是蔽膝遮寒之用,更是貴族身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