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族的崛起
周族是活動在中國黃土高原的一個古老部族,具有悠久的曆史。相傳它興起於“陶唐、虞夏之際”,發跡於今山西東南或陝西涇渭流域之間,始祖為棄,在舜時被封為後稷一職,主管農事,其後人世襲後稷之職。夏商鼎革時,周族被迫西遷,與西部的戎狄雜處混居。公劉時期,周族得到較大發展,其社會形態也由氏族部落進入了國家階段。古公亶父時,周族在亶父的帶領下遷徙到今陝西岐山之下的周原,在那裏修建宗廟、城邑,驅逐侵擾的夷狄,由此開創了霸業。此後,周人僅經王季、文王、武王三代人的努力,便推翻商朝,建立了“赫赫宗周”。相較於夏、商而言,周是後起的僻遠小國,故史書有“大國商”“小邦周”之稱。然而正是這個蕞爾小國卻代商而起,開創了八百年基業,奠定了華夏文化的主體,成就了後人傳頌的驚世偉業。
● 後稷播百穀
棄生長的母家有邰氏,是一個從事農業生產的部族。由於受到有邰氏農業生活的影響,棄從小就喜歡玩種麻植豆的遊戲,長大後便成為耕種莊稼的能手。他不僅掌握了除草、選種等先進的耕作技術,還會根據不同的土質選種適宜的莊稼。在棄的帶領之下,有邰氏很快成為著名的農耕部落,他自己曾被堯舉薦為“農司”,後來又被舜任命為後稷,專門主管農事。其後代也世享恩澤,累居後稷之官。由於後稷對農業的貢獻和他勤於農事而死的精神,被後人尊奉為農神。
● 公劉與亶父
公劉時期,周族逐漸強大起來,並進行了一次重大的遷徙——周人從邰遷到了豳。為什麽會有這次重大的遷徙?曆來史學界有不同說法,一說以《史記·周本紀》為主,認為周人為了發展農業而主動遷徙;一說以《詩經》毛傳為主,認為周人為了躲避戎狄的迫害而被迫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