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三國兩晉南北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蜀國的政治

字體:16+-

劉備東征

劉備稱帝後,他首先要做的事是奪回荊州。荊州的失守,對劉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一方麵,荊州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地區,它的失守,使諸葛亮當初為他製訂的分兵兩路北取中原的計劃破產;另一方麵,關羽被害,二人情同手足,怎能不為他報仇。所以劉備發誓要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在稱帝後不久,劉備不顧眾人的反對,親率數萬大軍,東征孫權。

公元221年七月,劉備親率8萬軍征吳,孫權求和,劉備不許。公元222年閏六月,吳將陸遜大破劉備於夷陵,蜀軍隻有千餘人逃回。蜀漢連遭大敗,元氣大傷。劉備無顏回成都見蜀中父老,駐蹕白帝城。劉備憂忿成疾,於公元223年四月病逝於白帝城永安宮,終年63歲。諸葛亮受遺命輔後主,改元建興。

諸葛亮治蜀

蜀漢以益州一隅之地,而能與曹魏相抗衡,其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較少,當為重要原因之一。諸葛亮執政後,對益州土著地主更注意籠絡和擢用。諸葛亮用人,以蜀漢政權為中心,而不容許部下有結黨成派之事。土著地主在本地總是容易養成黨派勢力,因此,諸葛亮對土著地主雖注意擢用,但對他本人的繼承者始終隻從外來地主中培養。不僅籍隸荊楚的蔣琬、費禕因他的授意而相繼輔政,就是降將涼州人薑維,也因為受到他的培植而成為蜀漢政權的最後支撐者。這雖因他們有相當的才幹,同時也因他們是外來人,在益州沒有什麽親黨關係的緣故。不過,諸葛亮對益州土著地主的團結和重用,還是超過了以前的統治者。從兩漢以來,在政治上一直受著歧視的益州人,對於諸葛亮之向他們開放政權,是樂於擁護的。諸葛亮連年北伐,向益州征兵要糧,未見有土著地主的反對,在軍事前線,還得到他們的積極參加,這是與諸葛亮籠絡土著地主、緩和客主矛盾政策的成功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