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三國兩晉南北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酈道元《水經注》

字體:16+-

《水經注》是我國古代一部地理名著。

我國地理學的發展,曆史悠久。戰國秦漢以來,由於生產的發展,政治上的趨向統一,交通的發達和各地經濟聯係的加強,地理知識大大擴展,於是產生了像《尚書·禹貢》及《漢書·地理誌》這樣一些重要的地理著作。它們或以名川大山作為自然區劃來描述祖國的地理概貌,或以疆域政區為綱來敘述祖國各地的地理情況,形成各種體製和風格。

大約在三國的時候,我國又出現了一部以全國水道為綱的地理著作——《水經》。關於《水經》的作者,舊說是漢朝桑飲,但據清朝學者的考證,認為這部書不是西漢桑飲作的,大概是三國時候的人寫的。

《水經》這部書共記述了河道137條,並簡明地敘述了河道經過的郡縣都會的名稱,但《水經》內容過於簡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一部新的地理學著作,能比較全麵、係統地反映曆史上河道的變遷、地名的更換、城市的興亡等,讓當時和後代都能清楚了解,便於應用,於是一些人開始為《水經》作注。從晉朝以來,為《水經》作注的有兩家:一是晉朝郭璞注三卷,已失傳;一是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四十卷,一直流傳到現在。

酈道元(?—572年)字善長,範陽涿鹿(今河北涿縣)人,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地理學家。他少年時代,曾隨父親酈範宦遊山東,經常和朋友們一道訪求名勝古跡,初步培養了“訪讀搜集”的興趣。以後他曆任河南、冀州魯陽郡等地的地方官吏。由於職務關係,他的足跡遍於今山東、河北、山西、河南、陝西、內蒙、江蘇、安徽、湖北等地。這就為他親自了解祖國各地情況,特別是北部中國的情況,提供了方便,為他寫《水經注》奠定了基礎。

酈道元十分熱愛祖國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也十分關心我們中華民族的先輩在這塊土地上的一切建樹。他讀過許多古代的地理書籍,如《山海經》《禹貢》《周禮·職方》《漢書·地理誌》以及描述名都的辭賦,記載河道的《水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