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三國兩晉南北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雲岡石窟

字體:16+-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市西約三十裏的武州山北崖,大同原是北魏都城平城,雲岡石窟開鑿於公元460年前後。據《魏書·釋老誌》記載,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間,沙門統(主管僧寺的人)曇曜經向皇帝上書並得到許可,在京城(今大同)西郊武州塞,開鑿石窟五所,各鐫造一座大佛像,用以紀念北魏開國的五個皇帝。從這時起直到唐代,陸續有所鑿建。統計起來,估計共有大小洞窟四十多座,雕刻有約十萬個佛、菩薩、飛天和供奉人的石像。其他飛鳥異獸、樓台寶塔、樹木花草等浮雕圖案就更多了。石佛大的高至數丈,小的隻有幾寸,疏密不等地排列在洞窟內,宛如一個佛國世界。洞窟所雕的內容,有佛的本像,也有傳說中佛的生平。畫麵有的是想象中的天上幻境,有的則是摹映凡世人間。第六窟刻的就是佛的故事,如“佛的降生”“佛的成長”等等。

佛教藝術和佛教一樣,傳入中國以後,其外來的痕跡,曆曆可尋。雲岡石窟的中心,也是它的精華所在,是在第五窟。第五窟規製宏大,氣勢雄偉,是有代表性的傑作。它的洞口築有四層的高大樓閣,進入洞門,迎麵有一尊約五十五尺高的巨型石佛。它的腳就有十四尺長,手的中指七尺長。這座就地鑿成的大石雕像,不僅形象高大,而且顯出唯我獨尊的樣子。其他佛像則分列左右,一個比一個小。另外還有很多手執樂器在飛舞的飛天,身材矮小的供奉人散立在四旁。置身群雕像之中,給人一種感覺,好像大佛象征皇帝,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周圍的各佛則象征服從於皇帝的大小群臣。那些飛天和供奉人,則是替統治階級服役的民眾和奴隸。整個洞窟,實際上構成了一幅封建統治的圖像。而這一點正是北魏統治者通過建造石窟,把自己的統治地位加以神化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