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三國兩晉南北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宗教在西晉的發展

字體:16+-

中國宗教以神鬼構成為係統,殷周以來,神鬼世界的大輪廓已經劃定,可是在局部問題上的爭議還是時有發生。秦漢至魏晉就是變化比較大的時期之一。這場變革主要導源於鄭玄與王肅經學上的爭議。而理論衝突的背後則是曹氏與司馬氏兩大士族集團的政治鬥爭,宗法宗教與政治的緊密關係於此可見一斑。

鄭玄是宗教的集大成者,鄭玄關於宗法宗教的見解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他的見解主要表現在“三禮”注疏中。他的觀點對漢、魏之際宗教禮儀的修訂具有指導性。鄭玄對“三禮”的注疏雖然在訓詁考據上下了極大功夫,集漢代今、古文經學之大成,但是也帶有明顯的時代局限性。鄭玄受漢代流行的讖緯神學思潮影響,盲目迷信聖人經典,對經文產生年代和可靠性缺少批判精神。他認為經典一律出於先秦聖人之手,忽略漢儒在收集整理經典過程中杜撰假冒的可能性。結果鄭注在許多地方混淆了漢代的宗教與周代的宗教,導致了宗教理論與實踐的混亂,為後代宗教的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

曹魏時期,曹氏集團采納了鄭玄之說。魏明帝景初元年始營南委粟山為圓丘,祭昊天曰皇皇帝天。自稱曹氏出自帝舜,以帝舜配。於方丘祭皇皇後地,以舜妃伊氏配。南郊祭天曰皇天之神,以太祖武皇帝配,北郊祭皇地之祗,以武宣皇後配。以高祖文皇帝祭於明堂配上帝。這樣做是為了借宗教神靈的迷惑性確立皇室的正統統治地位。曹魏政權的這個天神祭祀係統不僅從理論上導致了神權的紊亂,政治上也不利於“神道設教”這個大目標,因而受到王肅及其門徒的猛烈攻擊。王肅作《聖證論》,集中批駁鄭玄的觀點。他認為古代宗教中圓丘與郊同為祭天之處,昊天與上帝不容有二。古代並無感生帝之說,五帝就是五人帝,原是古代五位聖王,五帝非天。王肅之女適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於是隨著王朝的變遷,王學與鄭學的地位也相應轉換。晉武帝希望借政治統一的機會對宗教神學觀念進行一番整頓,再反過來保證政治上的統一。他完全采納了王肅的主張,認為五帝乃昊天之氣在五方的不同表現,實為一神所化,天上隻有昊天上帝為最高神,不僅要除漢代五郊祭祀,且於南郊、明堂除五帝之座。這樣便簡化了祭祀天地的禮儀,將冬至圓丘祭昊天合並於正月上辛(第一個辛日)南郊祭天;夏至萬澤祭地祗合於北郊祭地。有時兩郊與宗廟還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