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漢武帝實行獨尊儒術以後,儒學成為地主階級的正統思想和主要思想統治工具。可是從西漢末年以後,儒學一方麵愈來愈神學化,讖緯迷信盛行,另一方麵又趨於煩瑣,變成章句之學,這使它無力解決現實的社會問題。東漢末年以後,地主階級麵對日益尖銳的社會鬥爭,不得不另尋新的精神武器,玄學於是應運而生。因為玄學的主要經典是《周易》《老子》和《莊子》,這三部書被稱為三玄,玄學即因此而得名。所謂玄,即虛無玄遠、高深莫測之意。玄學宣揚的形式是清談,清談的內容是談玄論道,表麵上看是探討抽象命題,實際並非純屬空談,而是與現實政治密切聯係並為其服務的。玄學是一個真正的本體論哲學。在漢代基本上隻有宇宙論,社會哲學和數術、神學,玄學本體論的出現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件大事。相比之下,宇宙論之前的道家本體論則幼稚得多,是一種半直觀、半藝術的哲學,而玄學盡管在發生期受到道家的很大影響,但在發展中演化出了獨特的概念體係和範式。到了“化”成為主導觀念的時候,玄學已不再是一種清談了,而成為一種真正的哲學。玄學的“化”和“自性”與魏晉崇尚自然個體的精神是一致的。玄學與道家的本體論、孔子的大同世界相比,是更傾向於個體化,更傾向於現實的哲學。它的出世色彩其實是反社會、反文明的末世感。正始時代的何晏、王弼是玄學的創立者。他們將老、莊、易並列為三玄,並依傍儒學立宗。他們最引人注目的是用“無代替道”,並在體用不二、本未不二的前提下論述了“無”。他們的重點在“無”,但注意在有中把握無,在生活哲學上他們的無為論和性情論、自然論都是在當時社會政治壓迫下的一個變態。他們論述了當時的熱門話題:言象意的關係,並用它來解釋周易,要求放棄言、象來達到意,因而這實質上提出了魏晉玄學的意(神韻的形而上學範疇),在有無關係上,他們隻是提出問題,其體係還有老子、漢代的特征,未能把有無放到意象的層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