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三國兩晉南北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文化科技

字體:16+-

曹操的文學成就

曹操不僅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極具才華的文學家。他的作品主要成就在於詩歌和散文。

曹操現存詩歌共二十多首,全部是樂府詩。他用詩歌來表達對現實的看法和態度,抒寫他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詩被譽為“漢末實錄,真史詩也”。著名的有《薤露行》和《蒿裏行》。《薤露行》所記敘的就是公元189年“董卓之亂”這一史實。詩中揭露了這場暴亂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嚴重災難。《蒿裏行》揭露以袁紹為盟主的各路地方豪強以討董卓為名,實則相互爭權奪利。作者對此表示出極端的憤慨,對勞動人民流離失所、饑寒交迫的生活表示同情。

最能體現曹操詩歌悲涼慷慨特色的,是那些抒寫抱負、表現雄心壯誌的詩篇,其代表作是《短歌行·對酒當歌》和《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短歌行》從一開始就以悲涼的情調,表達了對人生易老、生命有限這個不可克服的自然現象的無限感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在詩中因國家統一事業未能完成,感歎人生短暫,希望有更多的賢士來幫助他完成統一大業。在《步出夏門行》詩中,表現出了詩人不信天命、重視人力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此年曹操已是五十三歲了,但“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反映了詩人老當益壯的英雄襟懷,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漢末魏初的文章特色是“清峻”“通脫”。“清峻”,是文章簡潔嚴明的意思;“通脫”,是指寫文章不受傳統思想和形式體製的約束,下筆無所顧忌。曹操的散文最具有這樣的特色。他的文章都是直抒胸臆,直言事理,沒有虛偽的感情;語言質樸簡明,沒有浮華的詞藻。篇幅大都在幾十字到百餘字之間,皆言簡意賅,意味深遠。如《軍譙令》一文,是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引軍經過家鄉譙郡時為撫恤將士親屬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