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三國兩晉南北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北 朝

字體:16+-

北方五個王朝的統治者出自塞北的鮮卑族或與鮮卑族有著密切的關係。北魏統治者是鮮卑拓跋部的貴族。東、西魏本來就是從北魏皇室中分裂出來的,它們的實際掌權者高歡、宇文泰,同時又是北齊、北周政權的真正創建人。高歡是生長在北鎮的鮮卑化漢人,宇文泰也是徙居代北的鮮卑宇文部酋豪的後裔(一說為役屬於鮮卑的南匈奴後裔)。因此,一方麵在北朝時期,除了編戶、田客、牧子、隸戶、奴隸與官府、大族豪強、牧王、奴隸主之間的階級矛盾,士與客、士與庶、地方勢力與中央政權之間的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外,還始終存在著程度不同的鮮卑文化與漢文化之間的矛盾與融合問題。另一方麵,鮮卑族的文化傳統對北朝的政治、軍事、經濟以及典章製度都有深刻影響,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出現了均田製、府兵製和樸素粗獷的民間文學。

北朝時期,統治時間最長、疆域最廣的是北魏,其全盛時(太和二十一年,497年),西至焉耆,東到海,北界六鎮與柔然接壤,南臨淮、沔與南齊為鄰。東、西魏時期,其南、北疆界稍有內縮,除西魏之建、泰、義、南汾四州在河東外,大抵以黃河為界劃分東、西魏。齊、周時期,北朝的疆界有擴展:北齊南並淮水流域,瀕長江與陳對峙;北周占有梁、益,控製江陵,長江上遊、漢水流域全歸周有。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滅北齊,疆域之大,超過北魏。武帝去世,宣、靜相繼,大權旁落,楊堅專政,五年即建隋代周,再八年渡江滅陳,統一了全國。

北魏

1.前期政治

北魏建國後,其社會躍入封建製,生產力逐步發展。但在統治方式上,北魏前期仍然保留著濃厚的奴隸製殘餘,特別是在統一北方以前,繼續將戰爭中擄掠的人口沒為奴婢,賞賜給諸王貴族和有戰功者,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勞動。賦稅方麵,在推行宗主督護製的地區,平均每戶每年的戶調是帛2匹,絮2斤,絲1斤,粟20石,外加地方征收的調外之費帛一匹二丈。且任意增加臨時征調,動輒每戶要交30、50石粟。當時官吏沒有正式的俸祿,貪汙、賄賂、高利貸公行。太武帝統治期間,大將公孫軌到上黨(今山西長治北),去時單馬執鞭,回來則從車百輛。拓跋統治者推行民族歧視政策。在戰爭中,被驅迫當兵的各族人民在前衝鋒,鮮卑騎兵在後驅逼。十二年,太武帝圍攻盱眙(今安徽盱眙東北)時,寫信給劉宋守將臧質說,攻城的都不是我鮮卑人,你殺了他們,免得他們將來造反。北魏為了鎮壓其他民族的反抗,在氐、羌、盧水胡等族聚居的地區設置軍鎮,嚴厲統治。魏律規定犯謀反大逆者,親族男女不論少長全部處死。甚至還在實行原始的車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