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大元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元朝學校教育與科舉製

字體:16+-

社學屬於正規教育之外的、教育麵廣泛的一種社會教育。它是元代教育中一個極富特色的教育形式。

元代規定每社設立一所學校,選擇通曉經書者為學校的老師,在農閑時教農民子弟讀書。社學的建立大大加強了對農民的文化教育和農桑耕種技術的傳播,有利於朝廷的統治。社學出現以後發展極為迅速,到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各種學校已達200166所。兩年之後增至24400餘所。社學發展盛況空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諸路設立學校之數為21300多所。

元代的私人教學因受統治者鼓勵而得到充分發展,私學不僅促進了一般教育,還補充了學校教育的不足,更有意義的是私學促進了專門學術研究的發展。

元代史傳中記載了許多靠家學和自學成才的人物,如雷膺、許謙等,反映了元代家學和自學從師現象的普遍存在。私人辦學在元朝也較為普遍,如董士選曾聘名儒虞集的父親虞汲在家塾中教導子弟等,在少數民族及西域諸族居住地區,私人辦學者也不少。據《元史》記載,蒙古族的月魯不花,因受業於韓性先生,“為文下筆立就,燦然成章”。元開國之初,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曾命令其弟在征服西域的過程中,把西域著名天文學家送到國內,請其講授。他還注意學習西文教學,是我國最先接觸和翻譯歐幾裏德《幾何原本》的人。可見元代各民族學者在興辦私學、研究科學文化方麵都表現出極高的熱情。

元代作為一多民族國家,其文化教育在民間以私學的形式廣泛展開,內容豐富,教育涉及專業技術、宗教、音樂美術等多個方麵,反映了多民族國家多元化共同發展的繁榮景象,為統一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皇慶二年(1313年)11月,元廷下詔科舉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