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奪位與秘密建儲製度
康熙通寶
雍正自己參加了爭奪皇位之爭,對骨肉相殘的景況感觸頗深,盡管他取得了勝利,但他並不希望他的後人再為最高權力的交接出什麽亂。繼位後,他在謹慎處理、打擊政敵的同時,也在深思熟慮地籌劃著以後最高權力順利交接的問題。他總結曆史上明立太子和其父兩次立廢太子的經驗教訓,結合祖先努爾哈赤定下的選“德”“才”兼備的“賢能”皇子為嗣君的家法,不到一年,便想出了一個秘密建儲的辦法。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雍正在乾清宮召見總理事務大臣、滿漢文武大臣和九卿,宣布了立儲的原因和辦法。他告訴眾大臣:他已選定儲君,儲君的玉名已寫好密封,裝在一個錦匣內,準備把它放在宮中的最高處、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禦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讓眾大臣知道“國本”之定,待他死後,便可取出傳位詔,宣布新皇即位。這位儲君是誰,本人不知,諸臣不曉,隻有皇帝一人預定。這樣就確立了秘密建儲製度。
乾隆通寶
雍正經常居住在圓明園,除乾清宮的密詔外,又另書內容相同的密詔置放在圓明園禦政處。兩份詔書,同樣有效。這也成為一種定製,以後的傳位密詔都存放兩處,以防不測。
雍正在創立秘密建儲製度之前,還創立了一個上書房皇子、皇孫教育製度,作為密建皇儲製選“賢能”的基礎。將皇子置於同等受教育的競爭環境之下,老皇帝可以根據對皇子的重新評價,秘密修改錦匣內親書的儲君玉名,使秘密建儲製度更加完善。
雍正創立的秘密建儲製度,可以收到立國本以固人心的政治效果,同時也能避免明立太子可能出現的儲君與皇帝爭權、諸皇子爭儲、儲君驕縱等弊病,還能保證儲君有較高的素質和政治才能。乾隆帝弘曆繼位後認為,這個辦法很好,遵奉實行並加以完善。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擇上書房師傅,令皇子入書房讀書,經過三次選擇,密立皇十五子顒琰為儲君。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帝都是經過上書房教育培養,用秘密建儲的方法擇定的。實行秘密建儲製度後,清朝再未出現皇位紛爭。可見,在減少混亂、穩定政局方麵,這一製度相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