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認為劉邦這種把敵人留在後方,自己冒險前進的戰術很危險,萬一前麵遇到強敵,暫時失利,很可能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麵。張良就對劉邦說:“你雖然急於要西進入關,但要考慮到現在秦兵還很多,到處都在依險據守,抵抗起義軍前進。現在我們沒有攻下宛城就西進,前麵有秦的強大隊伍在抗擊我們,如果守宛城的秦軍再從後麵襲擊,我們的處境可就危險了!”
劉邦在宛城封秦的投降官吏為侯的做法,很快就傳到其他秦的地方官吏中,對秦的統治起了政治上的瓦解作用。本來秦的一些地方官吏在強大的反秦起義浪潮中,正感到走投無路時,劉邦的這一做法,給他們指明了政治前途和出路。從此以後,劉邦的西征就很順利,西征軍所到之處,秦的地方官吏紛紛不戰而降。
劉邦在進入武關前,一方麵派魏人寧昌為使者,去勸說秦二世投降,但使者被秦二世扣留,未起作用;另一方麵,為了爭取進入關中後,得到秦百姓的支持,減少進軍的阻力,劉邦在這時整頓了軍隊的紀律,約束部下不得燒殺搶掠。這些都為劉邦入關後的勝利進軍,創造了條件。
劉邦占領宛縣是繼占領陳留之後,取得的第二次大的勝利。這兩次勝利都是依靠計謀和政治攻勢取得的,因為劉邦當時的兵力有限,如果單純依靠軍事行動,肯定不會取得那麽大的戰果。這說明由於秦統治者的殘暴和不得人心,也由於全國反秦鬥爭的高漲,秦的統治實際上已臨近瓦解。
宛縣是南陽郡的郡治所在,它是劉邦西征中繼潁川郡的陽翟外,占領的第二個郡的首府。但潁川郡是個小郡,地位遠不如南陽郡重要。所以劉邦占領宛縣,不但打開了進入武關的門戶,在政治上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