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政全書》是著名科學家徐光啟編著的大型農業科學巨著。
徐光啟(1562—1633年),字子先,號玄扈,上海人。徐光啟自幼好學,經行萬裏,廣谘博訊,20歲考取秀才,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中進士。崇禎五年(1632年)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並參機要。徐光啟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麵的,但他一生用力最勤、收集最廣、影響最深遠的還要數農業與水利方麵的研究。
《農政全書》寫於1625—1628年。徐光啟寫作此書時尚未確定書名,暫稱為《農書》或《種藝書》。這本書的醞釀雖然經曆了很長時間,但到這時才係統地進行增補、審訂、批點、編排等工作。編寫成稿後,沒有立即付刻。這部農書由其弟子陳子龍等人負責修訂,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刻板付印,定名為《農政全書》,這時,徐光啟已經離世6年了。
《農政全書》分為12目,共60卷,50餘萬字。12目中包括:農本3卷、田製2卷、農事6卷、水利9卷、農器4卷、樹藝6卷、蠶桑4卷、蠶桑廣類2卷、種植4卷、牧養1卷、製造1卷、荒政18卷。《農政全書》包含了與農業有關的政策、製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及技術知識等等,不僅是17世紀以前中國農學的總結,而且還介紹了一些外來的農業知識。
《農政全書》是在對前人的農書和有關農業的文獻進行係統摘編譯述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體會撰寫而成的,全書征引的文獻達200多種,可謂“雜采眾家”。
《農政全書》包括農政思想和農業技術兩大方麵,而農政思想占全書一半以上的篇幅。徐光啟的農政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用墾荒和開發水利的方法來發展北方的農業生產;要重視備荒、救荒等荒政;在農業技術方麵,破除了中國古代農學中的“唯風土論”思想;進一步提高了南方的旱作技術;推廣甘薯種植,總結栽培經驗;總結蝗蟲災害的發生規律和治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