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大明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王學左派”與王艮

字體:16+-

嘉靖、萬曆年間,明代社會政治、經濟各方麵的變化相應地引發了思想界的變革,市民階層要求衝破封建桎梏、爭取人格獨立,以王艮、顏鈞、何心隱、李贄為代表的“王學左派”應運而生,成為一批封建社會的叛逆者。這一學派的門徒多來自勞動階層,如樵夫、陶匠、農民,他們的活動接近勞動群眾,反映他們的思想願望。“王學左派”提出“百姓日用即道”,主張從現實生活中尋求真理,從日常生活中貫徹封建倫理道德,肯定人民由於生活需要而提出的物質要求,認為飲食男女的人欲就是天性,這種觀點包含有反對封建等級製度的平民思想,它崇尚人性,反對封建禁欲主義的說教,強調身為家國天下的根本,以“安身立本”作為封建倫理道德的出發點,明白地指出“正人必先正己”,“正己”就是“正身”。正身應人人平等,包括統治階級在內,概莫能外。這樣的觀點,與那些封建統治者隻要平民百姓“正心”,而他們卻可以為所欲為的觀點有著天淵之別。

在“王學左派”的後期代表人物李贄的思想裏已經出現了唯物主義的因素,李贄在當時被人稱為“異端”之士,他猛烈地抨擊封建禮教,認為穿衣吃飯的問題即可說明,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自然要求,因而“道”不在於禁欲,而在於滿足人們的需要和追求物質的快樂。

“王學左派”的代表人物王艮,字汝止,號心齋。他家境貧寒,隻上過3年學,後跟隨父兄在煎鹽的亭子裏幹活。靠刻苦自學,王艮終於成為一名儒學大家,並形成了一種不重師教而重自得,不守章句、不泥傳注而好信口談解的平民學風。

王艮原來叫王銀,據說王艮在拜王守仁為師時,王守仁認為他有些高傲,個性太強。為了使王銀今後能謙虛謹慎,注意克製自己,就把他的名字“銀”,改成了一個帶有靜止意思的“艮”字,從此就叫王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