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盛世
西漢建立之前,中原已曆秦朝十五年的殘暴統治和秦末以來曆時八年多的戰亂,經濟凋敝,民心思定。有非凡政治才能的劉邦,順應民心,實行與民休息政策。當然,這種與民休息政策,是與漢初尊崇黃老之學、崇尚無為而治分不開的。
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對於秦的“二世而亡”是很警惕的。他要士人陸賈總結一下包括秦朝在內的曆代興亡的經驗教訓,為他提供借鑒。陸賈根據儒家和黃老學說,又結合當時國家殘破、經濟凋敝的情況,寫了論文12篇。主要觀點有:“事逾煩,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奸逾熾;兵馬益設,而敵人愈多。秦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故也。”他主張不要“極武”,不要“用刑太極”,而要“文武並用”,說這是“長久之術”。這就是所謂的“無為而治”。劉邦很讚賞陸賈的意見。陸賈的12篇論文合為一書,劉邦命之為《新語》。《新語》的理論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朝後期的政治和社會實際,基本上符合當時劉邦的建國思想。這一思想在西漢初年是最高統治集團的主導思想。從這樣的思想出發,劉邦陸續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
一是建立製度,招賢納士。漢建立後,高帝劉邦命蕭何定律令,韓信定軍法及度量衡程式,叔孫通定禮儀,漢朝製度很快建立起來,秦製度基本上變成漢製,這就是所謂“漢承秦製”。蕭何做相國,提倡儉樸,處理政事完全按照律令。他製定的九章律,較秦法緩和簡明,代替了原來臨時頒行的“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的約法三章。民間歌頌他:“蕭何為法,較(明)若畫一。”秦項大亂以後,人民飽受戰禍,窮苦已極,能在一定的律令下生活,自然感到寧靜,人人自安,難動搖了。
二是勸民歸鄉務農,減輕田賦。號召在戰亂中流亡山澤的人歸還故鄉本土,“複故爵田宅”。下令解放因生活困難而自賣為奴婢的人,恢複庶民身份。農民可以按人力多少開墾荒地,對新開墾的田地給予頭幾年完全免賦的優待。特別是實行了按糧食產量“十五而稅一”的田賦征收製度,調動了農民從事生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