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大漢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雄才大略:武帝劉徹

字體:16+-

西漢景帝元年(前156年)七月七日早晨,景帝夫人王美人於猗蘭殿生下了一個男孩,他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劉徹。盡管他是景帝的第十個兒子,卻得到景帝的格外關注。因為景帝認為這個孩子與眾不同。景帝給他取名劉彘。他4歲時,被封為膠東王。由於他聰明過人,7歲時便能透徹地明白事理,於是景帝便給他改名為徹。後來原太子劉榮被廢,他被立為儲君。公元前141年,景帝崩,16歲的劉徹即位稱帝,在位共54年。

武帝即位時,漢王朝經過高惠文景幾代帝王的經營之後,出現了太平盛世。在這樣的曆史條件下,武帝以雄才大略,從多方麵著手治國理政,創建了不朽的業績,成為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

武帝即位後進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思想領域拋棄“黃老之學”,選用儒生組閣。他下詔各地推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並親自策問以古今治道及天人關係問題。應對者有百餘人。其中董仲舒三次上書應對,獻“天人三策”,主張黜刑名,崇儒術,明教化,興太學,令郡國盡心於求賢。董仲舒指出:“《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其所謂“大一統”,即損抑諸侯,一統於天子,並使四海“來臣”。他說:“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製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他主張以儒家學說作為封建國家的統治思想。武帝本人就崇尚儒學,這話正中下懷,便以董仲舒為江都相。

但是,時代的發展要求一種富於進取精神的學說,具有雄武好勝氣質的武帝沒有就此甘休。

建元三年(前138年),武帝招選天下文學賢良之士,把一批有才華的文人、學士集聚在身邊,形成力量。如嚴助、朱買臣、吾丘壽王、司馬相如、東方朔、枚皋、終軍等。兩年後,竇太後病重,武帝下詔“置五經博士”,即在朝中設通曉《詩》《書》《易》《禮》《春秋》五部儒家經典的博士官,表示了對儒學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