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大漢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範滂為名節而死

字體:16+-

東漢自光武以來一向提倡儒學,尊重讀書人,因此一批飽學清操之士,也時時慎重其出處,保持其獨立的人格,總希望成為社會的表率,群倫的領導,這就是名節的觀念。範滂生逢東漢衰世,身當黨錮之禍,死於名節,最讓後世人景仰。

少懷大誌 澄清天下

名士呼應 互相標榜

洛陽的太學,自順帝擴建學舍以來,學生盛時多達三萬人。這些全國的精英,都期待政治清明,正人君子當權,他們才有仕進的機會。那時受士林崇仰的,除陳蕃、黃瓊外,還有一位李膺,字元禮,潁州襄城(今河南許昌)人。他性格剛烈,為人威明,因平羌虜有功,做河南尹,懲治貪頑,樹立政聲。後來做司隸校尉(首都警察總監),殺宦官張讓之弟,嚴肅綱紀,聲名更著,天下名士都想和他交結,凡被他密接的,名為“登龍門”。太學生中有一位太原人名郭太,字宗林,他曾作句說:

天下楷模李元禮,不畏強權陳仲舉。

可見李膺、陳蕃受士林之敬重。這位郭宗林,也是一位名士,他好交天下名賢才俊,相機推舉,而自己卻不出仕。他曾責讓陳蕃不曾留住範滂,範滂也在人前說:“郭宗林這個人,天子不得而臣,諸侯不得而友。”名士們互相標榜,逢到問題,落到政治鬥爭上,就免不了被人懷疑有勾結成黨、圖謀不軌的嫌疑了。

大義凜然 不違功曹

範滂做太尉黃瓊屬掾時,曾檢舉州郡刺史二千石官屬不法者二十餘人,尚書們認為範滂舉劾的人過多,不免挾私誣陷。範滂向桓帝說:“臣之所舉,都是劣跡昭彰,為害百姓最厲害的,還有些尚在調查求證中。臣聞農夫去雜草,嘉穀乃茂;忠臣去奸邪,王道乃清。倘臣所言有不實甘願受大戮。”桓帝寵信宦官,顧慮太多,對範滂的舉劾不了了之。範滂因此憤而辭官回到汝南。汝南太守宗資馬上請他擔任功曹(人事處長),把郡內的事全交給他處理,他果然大大地整頓吏治,一時奸猾被鋤,宵小見斥。他重用了一些有才幹和操守的人,同心為地方戮力。他有一外甥,名叫李頌,行為不端,為鄉裏所恥,卻走通了宦官中常侍唐衡的門路,想在汝南太守府當一名屬吏。太守宗資交了下來,範滂竟不予理會,惱了太守,遷怒一個辦事員名朱零的,要罰他怠忽,那朱零頗有骨氣,他說:“寧受太守鞭笞,不敢違功曹的意誌。”郡中宵小之輩就此歸怨範滂,反誣被他引進的人為範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