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林軍和赤眉軍,是西漢末年推翻王莽政權的農民起義軍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兩支部隊。西漢末年,土地兼並,貧富兩極分化的社會問題日益加劇。王莽篡權以後,不僅增加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而且還搞了許多不合宜的改製,使原有的社會危機更加嚴重了,終於導致了全國性的反抗鬥爭。
率先舉起反抗大旗的是並州(今山西、內蒙古一帶)人民。天鳳二年(15年),五原郡(今內蒙古包頭西)、代郡(今河北蔚縣)人民相繼造反,聚民數千轉戰於當地;天鳳四年(17年),臨準(今江西泗洪)人瓜田儀舉義,在會稽(今江蘇蘇州)一帶活動;同年,海曲(今山東日照)婦女呂母,為給被縣宰冤殺的兒子報仇在海上起事,自稱“將軍”,破海曲殺縣宰,隊伍從幾百人一直發展到數千成萬人。
反抗王莽統治的另一支主力大軍赤眉軍,起義於天鳳五年(18年),起初是琅邪(今山東諸城)人樊崇率領百多人在莒縣舉兵,自稱“三老”,轉戰於泰山一帶。由於他勇猛善戰,四方歸附,一年就發展到了上萬人。與此同時,東海(今山東鄭城)人徐宣、楊音等也各自起兵,來與樊崇會合,諸部會合之後,形成了一支數萬人的勁旅,即由樊崇指揮,先攻莒縣不下轉撲姑幕,然後在青州擊敗駐軍田況部,殲敵1萬多人。取得了第一個巨大勝利後,義軍北入青州,折還泰山,屯入東海南城,終於發展成了有10多萬人的強大軍事力量。樊崇所部是清一色貧苦農民組成,以“殺人者死,傷人償創”為口號,以“最尊者號三老,次從事,次率史”為排位,以“巨人”為相互稱謂,無文號旌旗,無官爵封位,是一支單純、質樸、實在、剛正的農民武裝。地皇元年(20年),王莽令各州牧、郡守、縣宰皆帶軍職,署將軍、校尉稱號,以加強對義軍的鎮壓。第二年,又派太師羲仲景尚、更始將軍護軍王黨率兵鎮壓義軍,結果翌年二月大敗,景尚被義軍打死。兩個月後,王莽又派其親信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領精兵18萬東行鎮壓。莽軍所到之處燒搶掠,鬧得民憤衝天,說是:“寧逢赤眉,莫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地皇三年(22年)冬,廉丹、王匡的莽軍,首先攻下了無鹽(今山東東平縣東),屠殺了起義民眾1萬多人,繼而又乘勝進逼,雙方終於在成昌(今山東東平縣西),拉開了決戰的帷幕。樊崇考慮到交戰軍隊眾多,兩軍攪在一起時不易識別,就下令義軍一律用朱紅塗眉。從此,這支農民義軍便有了“赤眉”的稱號。這一戰,赤眉軍以逸待勞,大敗王匡,殺莽軍1萬多人,又乘勢進撲無鹽,繼續與廉丹交戰,殺死廉丹及所部校尉20多人,以輝煌的成績結束了王莽政權在東方的統治。此後,赤眉軍複攻莒縣,轉戰東海,遊動於楚、沛、汝南、潁川一帶,入陳甾、進濮陽,回旋於魯、蘇、皖、豫之間。踐平豪強營堡,鎮壓政府官吏,迅速發展成為擁有十多萬大軍的農民武裝,並數戰數勝於王匡、袁章所率領的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