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春秋戰國(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宋楚泓水之戰

字體:16+-

這次戰爭發生在公元前638年,交戰的雙方是宋國(今河南商丘一帶)和楚國(長江中遊和漢水流域一帶)。戰爭的發動者是宋國的國君宋襄公。

宋襄公在曆史上以標榜“仁義”著稱。他以“仁義”起家,也因“仁義”覆敗。泓水之戰就是他以“仁義”指揮戰爭遭到徹底失敗的一次戰例。

講“仁義”的宋襄公

宋襄公的名字叫茲甫,是宋國國君桓公的嫡子,很早就被立為太子。公元前651年,宋桓公病得快死了,茲甫一再請求垂危的父親把君位讓給庶兄目夷。他說:“目夷年長,而且仁義,請您改立他為太子吧。”目夷聽到了,當然不敢擔當,也向宋桓公說:“茲甫連君位都要讓出來,這是最大的仁義了,我哪裏及得上他。況且,他本來就是太子,君位理應由他來繼承。”第二年春天,宋桓公死了。茲甫又推讓一番,然後當上了國君。

在剝削階級的社會裏,統治者爭權奪利,你欺我詐, 尤其是為了爭奪最高的權位,往往演出流血的慘劇。宋襄公居然一再推讓君位,這在當時看來,是件“仁義”的事。因此,大家稱他是個講“仁義”的國君。宋襄公名利雙收,嚐到了講“仁義”的甜頭。

宋襄公認為目夷不肯接受君位,也很有“仁義”,就任用目夷做他的助手,幫助他治理國家。

宋襄公即位後的第八年(公元前643年),齊國國君齊桓公病死,他的五個兒子爭奪君位,齊國發生內亂。太子昭逃到宋國,請求宋襄公做主。宋襄公覺得支持太子昭複國,是件“仁義”的事。他立刻會合了幾國諸侯,共同出兵護送太子昭回齊國,幫他平定了內亂,立他為國君。太子昭就是齊孝公。

蟠虺紋豆(春秋後期)

齊國是東方的大國。齊桓公的時候,他曾多次召集諸侯,主持盟會。黃河流域的許多諸侯都奉他為頭兒。他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那時候,齊國的威望高到極點,霸主的地位也特別惹人眼紅。現在,宋襄公平定了齊國的內亂,代它立了國君。這樣,在無形中,宋國的地位就在齊國之上了。宋襄公自然“當仁不讓”,準備出場當霸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