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盛唐詩人,詩作以山水田園詩為主,詩風與王維、孟浩然相近。盛唐詩派中有“王、孟、儲、常”之稱,其中的“常”指的便是常建。常建一生留詩不算太多,隻有57首,但後人對其詩歌成就評價較高。《四庫全書總目》中稱,常建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詩歌都是能與王維和孟浩然抗衡的(“卓然與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可見其詩作質量之高。
曆史上關於常建的信息較少,不知他是何年何月何日生人,也不知他是何年何月何日身故,隻知他生於邢州,但由於在長安生活較久,故常被後人視作長安人。
常建於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考中進士,後又於天寶中年被任命為盱眙縣尉。在唐朝,縣尉的級別還不及縣令,可算得上是非常低微的官級了,而且瑣事較多,主要處理治安方麵的事情。身在這樣的位置上,即便有遠大抱負,也是無可奈何,才能無處施展。常建仕途失意,最後隻得隱居於鄂渚的西山。
常建性情耿直,品性清高,不喜歡結交權貴,這或許也是導致他一生不得誌的原因之一。生活中,他隻喜歡與性情相投的文人來往,並以文字相酬。常建與王昌齡曾有過文字上的交流,並對其高潔的品質頗為欣賞。辭官途中,常建路過王昌齡曾經隱居之地,便在此處留宿了一夜。《宿王昌齡隱居》一詩,寫的就是他借宿王昌齡隱居之所時的所見所感。
宿王昌齡隱居 清溪深不測,隱處惟孤雲。 鬆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我的腳邊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它靜靜地朝著深不可測的石門山深處流淌。石門山的深處一眼望不到頭,隻能看見一朵白雲孤單地停留在天空,我卻知道,那裏是我的好友王昌齡曾經居住的地方。明月升上天空,卻被茂密的鬆林所遮擋,隻能從鬆林頂端的縫隙中微微地露出一絲光亮。我想那月光會如此清朗,一定也是因為性情高潔的你曾經居住在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