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花間一壺酒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劉禹錫

字體:16+-

劉禹錫,唐朝詩人,自幼聰明勤奮,熟讀儒家經典,少年時便已能吟詩作賦。唐順宗即位後,原太子侍讀王叔文在朝中得到重用。劉禹錫因一直與王叔文交好,且才華得到了王叔文的肯定,於是有了進入官場的機會,並積極參與到一場重大的政治革新中。

革新的初見成效令劉禹錫受到了鼓舞,然而好景不長,由於藩王、宦官等保守勢力聯合反抗,革新最終失敗了,順宗被迫讓位,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也遭到了朝廷的貶職,直到唐元和九年(815年)才得以奉召回京。

回京後的第二年,劉禹錫因作詩得罪執政者而經曆了一場長達近十年的外放。外放期間,他的心中極為不滿,便采用寓言詩的方式將這種情緒寫在了自己的詩作中。

唐寶曆二年(826年),劉禹錫從和州前往洛陽。途經金陵時,他讀到了一位好友所寫的五首詠金陵古跡的詩,並受到啟發,也寫下了五首詠懷金陵古跡的詩篇,並為該組詩篇並稱為《金陵五題》。其中,當屬排在第二首的《烏衣巷》流傳最廣。

烏衣巷本是一條安靜的小巷。東晉時期,王導和謝安兩位朝中重臣帶著整個家族搬到了此處,自此,這條小巷就變得繁華起來。

王導是東晉的開國元勳,也是建朝過程中最大的功臣,是他在天下大亂時看清了形勢,建議司馬睿遷都金陵,幫助司馬睿團結各方力量,並協助司馬睿建立了東晉政權。謝安任丞相時雖已有四十多歲,卻一上任便立了大功,阻止了桓溫的篡位。在他指揮下的淝水之戰更是成為了曆史上最著名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王、謝兩個家族對東晉做出了重大貢獻,享受到了朝廷的厚待。他們的後人也都十分出色,不斷湧現出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等。因為這兩個家族的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所以後人將此巷稱為“烏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