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花間一壺酒

第十一章 感時傷世,歎無奈變遷

字體:16+-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李白

李白的一生經曆了大起大落。雖然他在性格上一直保持著豪放灑脫,不在意榮華富貴,不願向權勢低頭的特點,但起起落落間,他對朝廷的感情、對人生的感悟卻著實發生了一些變化。

盛唐時期,社會上看起來一派繁榮,實則暗藏汙濁和醜惡。隨著閱曆的增長,李白不再是當初那個天真的少年,他的觀察力更加敏銳。

天寶年間,李白在金陵遊曆時,曾登過此處的鳳凰山。當時的鳳凰山上有一個鳳凰台,相傳此台建造於宋元嘉十六年(439年),目的是為了慶賀並紀念劉宋文帝夢見百鳥朝鳳之景,鳳凰台和鳳凰山都是因此而得名的。

對於帝王來說,夢見鳳凰預示著王朝興盛,自然值得慶祝。可是慶祝過後又如何呢?南朝最終還是亡了。不僅是南朝,還有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朝代,都曾在此處建都,又一個接一個地滅亡了。那些曾經霸氣十足的帝王們都隨著王朝的覆滅而消失了,那些風流一時的人物也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話題中,不再有人提起。唯一不變的,隻有奔騰不息的江水。

李白站在鳳凰台上,看著眼前的景色,回顧著曆史,不由得心生感慨。但這感慨隻停留了片刻,便轉為了對現實的悲哀。他不想沉湎於曆史的悲痛,想要將眼光放長遠,從所處的朝代之中看到一些希望。可無論他怎麽看,眼前卻仍然隻有一片茫然的江水和遮天蔽日的浮雲。

李白的心中有不被賞識的失意,有無人理解的孤寂,有對國家和朝廷的悲憤……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令他創作出了著名的《登金陵鳳凰台》。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中既將鳳凰山周圍的美麗景色描寫得十分生動,也將他的心情刻畫得十分真實。那種因景懷古,感歎曆史變遷,進而心憂現實的感情,令讀者在讀此詩時不由得隨著詩人的心情起伏,產生一種無可奈何的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