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花間一壺酒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行經華陰》崔顥

字體:16+-

唐朝詩人崔顥,性情耿直,才思敏捷,擅於將真實存在的山水景觀與虛構出的神話傳說相結合,創作出以山水行旅、登臨懷古為主題的詩歌。在唐開元十一年(723年)時中進士,卻一生仕途不順,不曾實現胸中的抱負。

天寶年間,崔顥第二次前往京城,途中經過華陰。華陰是一座縣城,因華山坐落於該縣境內而得名。這裏是從河南一帶前往鹹京的必經之處,北臨黃河,河岸的對麵就是風陵渡,山河秀麗,景象壯觀,且路途艱險。過往行人途經此處時,無不被此地的壯觀所震撼,感歎西嶽華山的雄壯。

崔顥與許多人一樣,都曾為了名利而不停奔波,然而在見到雨過天晴之後的華山時,他被華山那高大出塵的形象以及武帝祠前的清新景象所震撼了,他開始質疑自己一直苦苦追求功名利祿的行為是否是對的,進而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了一絲羞恥。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是否應該為名利終生奔波,不分日夜,忽略了身邊美好的事物呢?為何不好好欣賞一下大自然帶給人們的秀美景觀,從中領悟到平淡才是真的生活真諦呢?這樣的念頭一層又一層襲來,一發而不可收拾,令崔顥越發渴望歸隱山林的生活,渴望學習長生之術。

在《行經華陰》一詩中,崔顥通過描寫自己眼中所見到的華山,既歌頌了大好河山的壯麗,也表達了自己不願繼續追逐名利,想要學道求仙的情感。全詩在格律上與其他詩略顯不同,沒有采用傳統的起、承、轉、合結構,而是先按層次寫景,最後以問句收尾,具有一種特殊的韻味。

行經華陰 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樹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傍名利客,無如此處學長生。

站在高險的華山之巔俯看整個鹹京,三座山峰向天外伸展而去,並不是靠人工將它們削成這樣的。莊嚴的武帝祠前,烏雲看上去馬上就要消散。雨過天晴,仙人掌峰上一片鬱鬱蔥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