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乾元元年(758年)4月,史思明造反。58歲的李白被流放夜郎。人到中年,流放在外,對於李白來說無疑是件痛苦的事。他可以忍受生活條件的艱苦,卻難以忍受生活的不自由。
次年關中大旱,對於百姓來說是件不幸的事,對於李白來說卻算得上是一件幸事。朝廷為顯仁政,宣布天下大赦,將被判死刑的人改為流放,並赦免了全部正在流放的人,李白也因此重新恢複了自由身。
結束了長期的流放生活,重新呼吸到自由的空氣,李白心情大好。他順長江而下,賞美景、訪好友。途經江夏時,受老友良宰之邀,李白在此多停留了一段時間。隨後,他決定啟程前往潯陽,重遊廬山。
經曆了數次磨難,又在實現抱負的道路上一再遭受打擊,李白對建功立業、實現理想之類的事已全然沒了興趣,對求仙學道的渴望則變得更加強烈。隻是,他放得下功名利祿,卻放不下對塵世間的美好風物的留戀,舍不得讓自己徹底與現實隔絕,再也不問世事。唐上元元年(760年),李白在前往廬山的途中給好友盧虛舟寫了一首詩,表達了自己這種矛盾的情感。
在《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一詩中,李白通過錯綜複雜的筆勢、不停轉換的詩韻描繪出了一幅極美的畫卷,寫出了自己的真性情,寫出了對美好自然風貌的喜愛,也寫出了他對飛升成仙的渴望。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春秋時期的“楚狂人”陸通,不滿政治現狀,吟唱著鳳歌去勸孔丘不要做官。如今的我正如他一般,手中拿著一根仙人常用的綠玉杖,一早便從黃鶴樓離開。我一生都喜好走訪名山,四處仙遊。為了尋仙,我願攀登五嶽,從不覺得路途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