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花間一壺酒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王昌齡

字體:16+-

王昌齡,字少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擅作五言古詩和七言絕句,詩的內容主要為離別、邊塞和宮怨。

王昌齡少年時期主要以農耕為生,家境一直比較貧困,直到三十歲左右時,方才考中進士,步入官場。中進士前,他曾在西域居住了較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的生活為他提供了許多素材,他的邊塞詩也大多創作於此時。

在王昌齡所有的詩作中,最為著名的當屬邊塞詩。邊塞詩的起源大約在漢魏六朝時期,主要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隨著之後的不斷發展,到盛唐時期時,已成為了一種比較成熟的詩歌流派。

且由於唐朝實力雄厚,不斷在對外戰爭中取勝,喜報頻傳,使得全國上下都對戰爭充滿了自信,所以此時期的邊塞詩大多描寫了塞外將士的英勇善戰,表達了人們渴望征戰沙場,渴望早日平定戰爭、過上和平生活的願望。在當時,大多數邊塞詩人都喜歡用歌行長篇來描寫塞外的生活、戰爭和風土人情,以及因戰爭而產生的各種情緒,王昌齡卻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即以短小的絕句形式來對征人的種種情思進行描寫。

《出塞》是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也是他邊塞詩中的代表作。其中,第一首詩是對當時邊塞戰爭生活的高度概括,第二首詩是對戰鬥勝利時將士們英勇氣概的描寫。兩首詩雖然篇幅短小,卻富含了豐富的思想感情,所以這兩首詩自古以來都得到了極高的評價。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認為,在唐人七絕中,王昌齡的《出塞》堪稱壓卷之作。

《出塞》中,詩人在開篇用七個字勾勒出了邊塞的樣子,通過描寫邊塞的風景來渲染出一種時代變遷、戰爭未止的氛圍,讓萬裏邊關帶上一股曆史悠久的氣息,以此來暗示戰爭持續之久,問題存在之久。進而讓讀者自行深思,為什麽事情已持續了這麽久卻仍然沒有得到解決。緊隨其後的第二句將這種悲傷的氛圍烘托得更加明顯,讓人在產生疑問的同時也對邊關的兵士們產生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