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花間一壺酒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觀刈麥》白居易

字體:16+-

唐朝詩人白居易擅寫敘事詩,並常以敘事的方式向人們表達感悟,傳達道理,揭露現實。

唐元和元年(805年)至元和二年(806年)間,白居易在陝西盩厔(今陝西省周至縣)任縣尉一職。縣尉的官職不高,但享有的俸祿也足以保證他衣食無憂。農忙時節,白居易因職責所在,負責征收捐稅一事,然而當他來到田間,看到農民們如此辛勞,卻難以飽腹,又有農家為繳稅而無田可種,無米可炊,不得不在田間撿取別人掉落的麥穗時,他不由得產生了深深的自責。

白居易向來懂得體察民間疾苦,並對勞苦百姓心存同情。即便為官,即便官場黑暗,他也從未喪失良知。在《觀刈麥》一詩中,他用簡單的筆墨描寫了割麥者與拾麥者在盛夏時節的生活狀況,同時也將農民和自己的心情刻畫得十分真切。

《觀刈麥》是一首諷喻詩,該詩結構自然、層次清晰,通過描寫麥子收獲時節,農民在田間忙碌的景象,襯托出農民的生活艱難,以及官家的坐享其成。在詩中,詩人將一位農婦的生活與自己的生活進行對比,進而發出“今我何功德”的感歎,以及“念此自私愧,盡日不能忘”的歎息。

白居易的詩中總是蘊含豐富的情感,這是因為他每次作詩前都會用心觀察,用心感受。在《觀刈麥》中,他先寫自己親眼所見,分別以農夫、農婦和孩童為對象,描寫了割麥時節田間地頭的景象;然後由表及內,根據農民的行為揣摩出了農民的心理,寫出了農民們此時的心聲;之後將視角轉向一位拾麥子的農婦,寫出農婦拾麥的原因;最後將筆鋒轉到自己身上,寫此情此景對自己的觸動,表達自己心中的憐憫,以及對繁重租稅的不滿,揭示詩的主題。這種既寫事,又寫心的寫作手法營造出了一種完美的統一性,比單純的抒情詩更加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