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花間一壺酒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虞世南

字體:16+-

虞世南,字伯施,生於南朝,長於唐朝,終於唐貞觀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幼年喪父後,因博學聰敏受到陳文帝照拂,後在朝中任建安王法曹參軍。南朝陳滅亡後,當時還是晉王的隋煬帝楊廣得聞虞世南聲望顯赫,特派人召其入宮,並在登基後先任命虞世南為秘書郎,隨後升其至起居舍人。

因為受到隋煬帝的重用,虞世南在朝中十分顯貴,但他並未因此而減少對自身的約束,仍然過著清貧節儉的生活,性情也一如往常那般沉靜寡淡,恪盡職守,一日三省己身。而後,虞世南兩次易主,先經曆了江都之變,跟在宇文化及身邊,後又被竇建德所俘。雖然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宇文化及和竇建德都對虞世南十分客氣,並授予他官職。竇建德被李世民所滅後,虞世南又被召入秦王府,任王府的參軍。

李世民登基成為唐太宗時,虞世南因年事已高,有意辭官歸老,唐太宗卻舍不得放他回去,留他在朝中繼續任職,這一留就又是十二年。期間,虞世南直言敢諫,唐太宗對他欣賞有加,並對他的勸諫極為重視。唐太宗曾感慨,如果所有的大臣都能像虞世南這樣懇切誠摯地與他討論政事,天下何愁無法治理。

虞世南一生飽受掌權者和帝王的重視,卻從未恃寵而驕,不可一世。他一生從儒學為規,修身力行,做人嚴謹,憂心天下,位高權重卻能保持心性的高潔,並對儒學的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古人認為蟬生於夏而死於秋,期間一直居於樹上,風餐露宿,每日以露水為食,於是便用其形象比喻不食人間煙火的高潔品質。許多文人雅士也經常借蟬的形象來比喻自己,說明自己是具有高潔品質的人。在《蟬》中,虞世南用象征著達官貴人的“垂綏”來代表蟬,用“清露”代表高潔的生活和誌趣,並用一個飲字將兩個詞連在一起。簡單五個字,便塑造出了一個身份高貴又品性高潔的形象。